80岁高龄的老人,独自生活,与世无争,自种萝卜和玉米,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争建档立卡户,多次拒绝进入敬老院,只因不愿给政府再添新麻烦。
在建兴乡盘龙村洋坪小组,有一位特殊的老人,如今已80岁高龄的她独自一人生活10多年,平日自己栽点菜,养几只鸡,与世无争。这位老人名叫李玉芝,村民们一提起她,都为她的乐观心态和自强精神所点赞。 “能动,就要自力更生”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扶贫工作队员来到李玉芝老人家,老人正准备出门,“我想去地里拔点萝卜回来煮煮吃”。得知记者来意,老人打开门拿出几个凳子招呼坐下后并聊起了她的生活。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老人的老伴在十多前就去世了,唯一生育的女儿也远嫁到昆明市晋宁县,平日家里只有她一人独自生活。看着老人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乡里和村里的领导多次劝说老人去乡镇上的敬老院养老,可老人就是不愿意去。“这个地方住了好几十年了,在习惯了,再说自己能动的时候就要自力更生,不能全部依靠政府”,当记者问其不去的原因时,老人如是说道。为了解决平日里的生活问题,老人还自己在附近的地里种了萝卜和玉米,萝卜用来煮吃,玉米用来喂鸡。“现在我的鸡有10只了,都是大鸡,已经够杀吃了”,对于辛苦养出来的鸡,老人自己从来就舍不得吃。“女儿那边养不出来,要让她们带回去”。作为曾经过过穷苦日子的她,老人生活十分节俭。“老人吃得非常简单,这久就基本上就吃白菜和萝卜,油也很少放,偶尔才会煮顿肉。”盘龙村支书周伦心疼地说道。 “我不争,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屋子里,家徒四壁,一把带有年代感的算盘挂在显眼的位置,没有电视,没有沙发,除了一张木板床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家具。“建房子、修房子,发仔猪,免交新农合…”建档立卡户的好处越来越多,村里的少部分“眼红”的农户也使出“三十六计”变着法子争当建档立卡户,与这些人不同的是,同样没进建档立卡户的老人却显得格外的从容和淡定。据负责洋坪小组的扶贫工作队员邵顺来介绍,每次入户开展家庭信息采集时,老人总是很热情,都会如实上报她的家庭情况,也从来没有申请过要进入建档立卡户,要修房子。看着村内建档立卡户的房子一天天建好,旁边的邻居有点坐不住了,纷纷为老人请愿,希望政府能够替老人建盖新房,可老人有着自己的考虑,总是显得那么的淡定。“政府已经很好了,还经常拿米、拿肉来看望我,我不想争,我也不想给政府再添新麻烦了”。 老人不喜欢给人添麻烦,但看到别人有麻烦,善良的她总是热心帮助。自洋坪小组10月份启动建档立卡户危房改建项目以来,村里多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前段时间连续降雨和降温,老人还让2名务工妇女住进了自己的家里。“外边太冷了,家里比较暖和一点,冻坏身子可不好”,老人心平气和的说着。 “现在的政府和形势太好了,我是老可惜了” 老人不仅十分健谈,而且心态也非常好。据老人回忆,她年轻的时候顿顿吃的都是玉米饭或乔果饭,晚上天黑了,点的是明子和水油灯,没有车没有路,去哪里都不方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现在电有了,灯有了,电磁炉也有了,做饭很方便”,说到今天的生活,老人笑呵呵地说道。当问及经济状况时,老人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每年回来都会给她一两千元钱,另外自从土地流转给公司种玫瑰、种蔬菜和三七后,她每年还可以分到2000多元的地租。“现在的政府和形势太好了,我是老可惜了”,这是老人多次说过的话,从老人说话的表情和幸福的笑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老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老人对现在社会和政府工作的一种认可。老人告诉记者,她现在每年都可以从政府领到1000多元的计生补助,每个月还有125元的养老金,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应付基本的生活开支没问题了。 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建档立卡户也不是政府扶贫的唯一对象,基于李玉芝老人这样的特殊情况,当地的党委政府也在竭尽所能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经过多次的入户做工作,怕添麻烦的老人最终同意了让政府帮建新房,相关的建房施工即将启动”,盘龙村支书周伦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