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扣乡村振兴主线,聚焦基层组织体系散、差、弱以及机制制度运行不畅这个关键,坚持守正创新,以“小切口”为突破口,找准工作载体,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创新“两项”制度,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一是坚持“例会制”,凝聚思想共识。建兴乡汲取支部“主题党日”成果经验,每月定时召开村级例会,传达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梳理本月工作,研究工作难点,明确工作重点,分析问题短板,构建村党总支与分支部之间沟通“桥梁”,有效破解村组干部沟通少、工作推进不平衡的问题。二是用好“派单制”,压实工作责任。建兴乡围绕智慧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实行“书记乡长 分管领导 中心(办)”三级派单,派单对象精准,派单主体明确,派单工作完成情况全程跟踪,有力推动各项中心工作顺利完成。 
锻造“三支”队伍,汇聚乡村振兴“硬核”力量。一是抓好“乡干部”,搭建乡村人才“蓄水池”。为深入推进“两转一强一提”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建兴乡开展惜岗述职活动,采取演讲比赛、岗位描述、惜岗教育等“五项措施”,强化干部政治担当,增强岗位认知,切实推动干部职工作风转变,真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奋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2022年全乡开展惜岗述职5期70人次,形成岗位职责清单83份。二是抓好“村干部”,育好乡村振兴“领头羊”。建兴乡党委以党建联合体为纽带,打破传统地域限制,探索村干部跨村“流动”,2022年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村干部进行跨村交流,明确“五项”主要职责。建立考核评价和跟踪问效制度,审定交流挂职工作成效,纳入村干部的人事档案,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抓好“驻村工作队”,用活乡村振兴“智囊团”。紧握驻村工作接力棒,加强干部队伍培训,严格执行食宿在村、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和纪律约束四项制度,每季度开展1次驻村工作调度,全年跨村学习交流5期100人次,走访群众3000人次,办实事92件,协调项目20个,协调解决资金75.8万元。 
用好考核“指挥棒”,激发干部“内驱力”。一是修改完善村干部考核方案,提升班子凝聚力。3个以上村(社区)月岗位考核出现扣分情况,扣发月岗位资金留作年底绩效资金。完善“10+N”项年度考核内容,年度考核绩效资金测算到村,下放班子个人考核权限,强化考勤结果分析运用,提升村级班子执行力和凝聚力。二是实行乡域干部考核全覆盖,凝聚条块工作合力。建兴乡聚焦考核工作短板,制定《建兴乡乡域干部职工考核全覆盖实施方案》,采取“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百分制+加扣分”的方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注重考核结果分类运用,同时发挥人大专题询问作用,形成条块工作合力,推动乡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三是突出反向考核,压实工作责任。村(社区)可对月岗位考核和年底考核结果提出异议,经核实确实存在考核不认真、走过场,又导致工作推进不力的,将记入乡干部季度考核中,并且年底不得评先评优。 
“两个维度”发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一是全面推行“两张纸”,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利用“三种”形式,收集群众的烦心事,做好事件分析研判,坚持分级落实和“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人”的包保制度,强化跟踪问效,办理结果满意率纳入村(社区)和中心(办)干部年度考核中。2022年共解决群众烦心事70余件。二是党员、代表亮身份,践行服务宗旨。为深化“四级联创”工作,建兴乡20户党员中心户和53名人大代表挂牌亮身份,压实党员、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往深里走。 
建兴乡通过创新制度建设并落实,实现了党组织引领能力、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乡村干部素质能力以及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四个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