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瓶颈,聚焦中药材种植户技术短板和产业发展需求,7月10日,建兴乡在市、县两级科协的支持下,举办“农函大赋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中药材种植户及村组干部等6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特邀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熊德彪老师授课,作为深耕中药材领域的专家,熊德彪结合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围绕重楼、滇黄精、天门冬、绞股兰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进行因地制宜、科学管理、规范种植的重点讲解。他以通俗语言将专业知识与田间实例结合,从品种选育要匹配土壤气候、幼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逐一拆解种植难点,用“看得见、学得会”的方式为学员送上“干货满满”的技术指南,切实解决了部分困扰农户的实际问题。 
“以前种药材全凭老经验,现在才知道选种不对品种、施肥不分阶段,难怪产量上不去!”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接地气、用得上。培训会上,县科协主席方飞重点介绍农技协成立的条件、要求以及农技协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还提出了对建兴中药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最后,李南溪副乡长作培训小结强调:一要强化宣传动员,乡村两级干部要主动下沉,深入种植户家中、田间地头,精准掌握群众的技术需求,搭建“需求与服务”的双向沟通桥梁;二要坚持实践导向,种植户要将所学技术转化为实际行动,从选种、移栽到管理全程规范操作,用科学种植提升产量、稳定质量;三要做好服务保障,农业中心要建立“一对一”的技术指导机制,定期到村到户开展跟踪服务,确保技术落地不打折扣;四要延伸产业链条,既要立足效益提升,更要着眼长远,积极对接优质企业,推动中药材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次培训是建兴乡落实科技强农政策的务实举措,通过农函大平台将“科技课堂”搬到种植户“家门口”,推动种植户从“靠经验”向“靠科技”转变,从“种得多”向“种得好”升级,为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科技动能。 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更是中药材产业的“助推器”。下一步,建兴乡科协将持续深化“农函大+服务”模式,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田间答疑和跟踪服务,架起科技与产业的桥梁,推动中药材种植向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让“小药材”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