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新平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一起谋划,一道推进,着力打造各类示范点,真正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载体、见实效,成为推动新平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2013—2018年新平县共实施了67个民族团结示范项目,其中民族特色村8个、民族团结示范村7个、示范户创建点17个、民族经济发展示范项目7个、民族文化繁荣示范项目13个、民族关系和谐示范点13个、戛洒民族特色镇建设和戛洒镇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总投入资金9.1亿元。印发了《关于表扬戛洒镇等80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家庭)的通报》文件,命名了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2个、示范家庭18户。2018年12月28日,戛洒镇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一是着力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基础。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把创建工作与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深度融合。新平县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建设,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以新平县水塘镇为例,近年来,水塘镇为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立体气候优势,科学规划农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强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集中打造万亩高产稳产蔬菜种植新区,区域涵盖水塘镇水塘社区、现刀村、旧哈村3个村(社区),受益农户1500余户5500余人。2018年,蔬菜产量达1.45万吨,产值31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二是着力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把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新平县戛洒镇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对象涉及耀南、平田、纸厂、冬瓜林、发启5个村委会49个村民小组5000余名群众,包括彝族、傣族、汉族、拉祜族等民族,为积极打造戛洒花腰傣特色旅游小镇,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处、共享繁荣成果,安置点房屋外观统一为傣族房屋元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发展。戛洒镇平田村潘纯明(男,拉祜族)说:“原先的老房子是土掌房,建在是大山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住起来极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隔壁邻居都不是原来村子的,虽然我和我的邻居不是一个民族,但是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我们相处非常融洽。” 三是着力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础。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把创建工作与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度融合。新平县不断推进戛洒花腰傣民族特色镇、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园建设,建成磨皮彝族花鼓文化传习馆,建立民族影像基地。《花腰恋歌》在北京首映,荣获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两项大奖,积极拍摄了《戛洒的日子》《稻子熟了》等微电影,用影像方式传播民族文化。同时,打造了彝族《扬武烟盒舞》《磨皮花鼓舞》及花腰傣《皇竜勐傣》等民族歌舞剧,繁荣和继承了优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