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委党校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全面纳入党校工作中,努力发挥党校大宣讲、主阵地、思想库、主渠道的作用,深化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 一是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党校教师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素养。党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过程,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培训、宣传栏、微信工作群等方式,营造创建活动氛围。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知识宣传教育;学习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工作内容,学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根据《关于举办民族政策知识网络答题比赛的通知》要求,组织13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微信答题,干部职工也积极踊跃参加,切实提高并全面检验了干部职工民族团结学习效果。 二是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制度列为党校、行政学校的必修课,写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示范县创建活动纳入党校主体课程,融会贯通到党校培训教育和宣讲全过程。通过举办主体班次,送学上门等形式,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加强“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县委党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大力教育培养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民族自信心。2018年开展各类教育培训130场次,教育培训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党员领导干部、村干部、小组长共17670人次。 三是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学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和理论优势,将民族政策理论纳入学习科研课题,支持党校教师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研究,在培养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学科带头人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并取得了好成绩。龚家祥老师撰写两篇理论文章《拉祜族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与对策》在《云南农业》上发表,《改革开放40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的发展与成就》入选省委宣传部和云南民族学会共同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