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进步 和美新平——中华民族一家亲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3-29 16:03   点击率:72打印】【关闭

引言

这是一方充满灵韵的秘境,亘古哀牢在这里留下了最完美的一抹翠绿。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哀牢山、红河水滋蕴出云南新平如诗的生命。

这是一次民族亲融相守的新启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彰显出新平强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哀牢山脉中段东麓,全县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4.6%,居住着彝、傣、汉、哈尼、拉祜等28万多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39%,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革命老区县。

新平是以彝族、傣族为主的多民族县份,但多民族共生共存历史源远流长,和谐共处一脉相承。作为推动滇中、滇南、思普地区解放的核心策源地,以及征粮剿匪斗争的主战场,新平镌刻着光辉的革命历程,红色文化的滋养,使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融为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讲话中指出: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领导关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自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新平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贯穿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全过程,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体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承“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持续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荣誉称号

新平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集体”“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中国天然氧吧”“云南省先进平安县”“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等荣誉,这些成果是新平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开放40年红利的重要见证,是新平民族团结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回馈,是新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坚实根基。

在全面完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戛洒镇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基础上,新平着力于“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生保障改善、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引领,乘势而上,努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产业迭代助推经济发展

新平县立足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载体,推动产业经济迭代发展和转型升级。

万亩蔬菜新区开发、智慧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省级产业示范项目与传统优势产业形成良性互补。“褚橙庄园”“桔荔庄园”等省级生态农业庄园成效凸显,高原特色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人文风情,新平的旅游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昆钢集团、云铜集团原料基地实施绿色高效开采,仙福钢铁集团注重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新平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显著,绿色工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依托昆曼国际大通道,以及在建的玉磨铁路、大戛高速等综合交通网的建设,新平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成为昆玉—玉元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中,不断激活发展潜力。

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884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4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21元,经济总量排全省第30位,在全省民族自治县位居首位。

文旅融合共筑精神家园

新平在传承保护中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发挥内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出台,成立民族研究所,建成戛洒民族特色镇、戛洒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园、磨皮彝族花鼓文化传习馆等,开展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培训、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的收集整理等,民族文化得到跨越式繁荣发展。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109项,14项为省级项目,积极将磨皮花鼓舞和傣族服饰预申报为国家级项目。以新平花腰傣民族为题材的电影《花腰恋歌》在2016年“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获“最佳文化电影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两大国际奖项。在2017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上,花腰傣题材微电影《稻子熟了》分别获“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摄影”单项奖。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民族用品加工业、民族文化产业正悄然兴起。展现民族文化精髓的歌舞、影视、书画等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弘扬民族文化的火把节、花街节等传统习俗和节庆,成为了新平民族文化绚丽的名片。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激发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激情;打响了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推动了文旅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新平始终把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民生,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作为玉溪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新平先后完成者竜、平掌、建兴、老厂四个贫困乡的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启动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系列扶贫攻坚项目。截至目前,全县未脱贫30户10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4%下降至0.04%,特别是直过民族、山区民族贫困群众通过扶贫攻坚过上了好日子。依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惠民工程,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实施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让每个学生享受现代教育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推进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引入长水教育集团,开办新平衡水实验中学,让本地学生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有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新平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为全市医疗卫生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乡村卫生室全覆盖。乡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巩固,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新平始终把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民生,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作为玉溪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新平先后完成者竜、平掌、建兴、老厂四个贫困乡的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启动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系列扶贫攻坚项目。截至目前,全县未脱贫30户10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4%下降至0.04%,特别是直过民族、山区民族贫困群众通过扶贫攻坚过上了好日子。依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惠民工程,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实施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让每个学生享受现代教育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推进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引入长水教育集团,开办新平衡水实验中学,让本地学生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有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新平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为全市医疗卫生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乡村卫生室全覆盖。乡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巩固,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征程中,新平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努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助力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迈出坚实的步伐。


上一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初显
下一篇:新平县幼儿园:民族团结之花开满校园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