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工作机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织牢精神纽带、用好治理平台等“三个抓手”,积极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坚持“四聚焦”促进各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焦党建引领,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纳入党课教育提纲和各级党员干部培训课程,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重要培训课程,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示范,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科学安排主体班次、主题辅导、研讨交流、集中轮训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例会学习等集中学习532场次,累计11966人次参加学习;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88场次,参加培训共计10800人次,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举办“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10期、培训1056人;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坛”20期,上台交流106人次,参加讲坛2972人次,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聚焦精准服务,共建民族团结“安乐窝”。一支由14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成的村级帮办代办队伍,全面覆盖新平县12个乡(镇、街道)、124个村(社区),上门负责为辖区村(居)民提供乡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服务。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服务、残疾人服务等这些以往需要群众自己“跑腿”办理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干部“跑腿”上门帮办代办,《新平县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共办理乡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33140件,其中代缴城乡医疗保险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3个高频代办事项办件数达7924件。 聚焦教育引导,共架民族团结“连心桥”。新平县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润人心、自治增活力、智治强支撑“五治融合”加强教育引导,使“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成为各族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组建3615人的四支普法队伍,编印40个实际案例,印发9000余份普法教程,分级分片包干开展“法律四进”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486场次、“法律进村(社区)进组”2275场次、法治进校园1421场次、“法律进企业”40家次。形成“案例警示”“党课+法治课”“民俗文化+双语普法”“趣味山歌音频视频+普法”等多项特色宣传品牌,使各族群众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聚焦文化融合,共谱民族团结“繁荣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组织开展主题展演、文艺演出、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以“花街节”、“沐浴节”、“火把节”、“民族服饰文化节”等民俗节会和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工作及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进企业、进景区等惠民文化活动,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1年以来,各级群众文化机构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53场次,受惠群众累计达60.36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辅导275期,受训1.2万余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2场次,累计惠及群众165.18万人次(含线上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