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丰富“民族+”载体 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4-17 14:04   点击率:52打印】【关闭

新平县充分用好“民族+”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民族+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实施“民族文化+旅游”战略,积极借助多彩的节日活动和非遗文创产品,集中传承展示各民族浓厚的文化内涵,着力发挥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依托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资源风光等,持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优化提升“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体验游”省级精品自驾旅游线路,“扬武滇中、滇南、思普三地委联席会议旧址—大平掌战斗遗址(陇西世族庄园)”列入省级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新平戛洒镇大槟榔园—漠沙镇南碱花腰傣民俗体验”列入省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3条省级精品旅游线路,“火红凤凰花·风情花腰傣”赏花民俗之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民族风情。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等特色,以创新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组织开展主题展演、文艺演出、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花街节沐浴节火把节民族服饰文化节等民俗节会和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工作及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进企业、进景区等惠民文化活动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1年以来,各级群众文化机构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53场次,受惠群众累计达60.36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辅导275期,受训1.2万余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2场次,累计惠及群众165.18万人次(含线上人次)

民族+创作,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打好创新牌,促进民族文化+创作融合发展,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使民族文化在创新中发展传承。依托非遗技艺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着力培育一批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文化企业,深入挖掘花腰傣织锦、土陶、刺绣、竹编、箩卡叠等民族民间手工艺资源优势,引导民间艺人把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转化成手工艺产品。鼓励创作本土文艺作品,出版《新平花腰傣文化》等书籍9部,拍摄《花腰恋歌》等影视作品7部,创作各类纪录片、宣传片、舞台剧45部,《喊月亮》《银铃操》、《花腰摆》《秧箩情》等20多个花腰傣歌舞作品。呈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展现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同时,以各族群众喜爱的方式组织民歌比赛、陀螺比赛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

上一篇:新平县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下一篇:新平县召开2024年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 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