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首届青创大赛圆满收官8月28日,新平县第一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全网累计关注量突破20万。本届大赛以“聚新平 创青春”为主题,由新平县委、县政府主办,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工业协同、生态文旅、数字技术及乡镇资源5大赛道,大赛共194人报名,其中创业组66家,创新组47家参与角逐。  聚新平 创青春赛事规模与传播效能双突破
自7月30日启动报名以来,大赛通过多平台联动推广,实现广泛传播与社会动员。大美新平APP、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渠道累计点击量达148071次,人气奖投票总数7087票,投票总访问量45686次。决赛当天直播观看人次达5696,全网总关注量突破20万,体现出大赛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众参与度。  经初赛严格评审,20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赛事分设创业组和创新组,覆盖从初创企业到成长型企业的全阶段创业者。代表性项目包括农业数字化管理的“数智褚橙”、非遗文化传承类“箩卡叠非遗文创”,以及工业技术创新类“高炉中小套液压拆卸装置”等,全面展现新平青年创业者的创新活力与多元视野。 聚新平 创青春决赛现场:精彩路演角逐桂冠 决赛采用“1+7+3”路演模式(1分钟视频展示+7分钟陈述+3分钟答辩),由7位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现场评审。经过激烈角逐,新平物作食品有限公司“破蔗立姜:哀牢山养生茶产业链革命”项目荣获创新组一等奖。该项目负责人钟晓雨介绍,团队从三方面实现创新:以甘蔗汁替代红糖提升健康性,将传统红糖块转化为一秒即溶液体养生茶,并使用哀牢山、磨盘山小黄姜榨汁增强产品辛辣特性与养生效用。
“破蔗立姜:哀牢山养生茶产业链革命”项目负责人钟晓雨说:“今天我特别开心,这是我来新平创业的第9年,能够获得创新组的第一名,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未来,我要让我创新的成果,帮助到更多的当地人,提升他们的收入,助力当地产业振兴。”
创业组一等奖由李志勇团队“现代化工艺传承、发扬非遗文化”项目斩获。该项目深入挖掘新平腌菜应用场景,结合现代工艺推陈出新,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产业化推广。
“现代化工艺传承、发扬非遗文化”项目负责人李志勇表示:“通过这次比赛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选手,发现我们大美新平各个产业都在蓬勃发展,我也更加喜爱自己的家乡,更想为家乡做一点自己的贡献。比赛中,通过专家点评以后,我们下一步计划把‘产学研’这块落到实处,争取做新平、云南、中国最好的酸腌菜!”
“这两个项目我们都觉得它其实已经比较成熟,商业模式以及它的核心技术壁垒都是比较优秀的。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两个企业都具备了代表新平县,甚至是代表云南省到海外去冲击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一个潜力。”大赛评委、深圳市熙斐迪咨询管理企业合伙人钟玲表示。 聚新平 创青春全链条服务助推项目落地
本届大赛还提供超过10万元奖金,并构建了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获奖项目可优先享受创业贷款、园区入驻、导师辅导与资源对接等支持。
赛后,多家企业与项目团队初步对接,奠定合作基础。所有获奖项目都将享受县商务局、团县委等部门提供的“扶上马再送一程”全链条创业服务,包括专项辅导、投融资对接及产业链资源整合,切实推动项目落地转化。
县委书记雷双菠在颁奖典礼上表示:县委、县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放拥抱创新创业,建设孵化基地,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指导与全方位服务。 聚新平 创青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新机制
大赛得到云南大学等高校大力支持。云南大学副校长杨绍军亲临决赛现场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体现校地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新平县与云南大学持续深化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为大赛输送多项具有实践价值与创新水平的技术成果与项目资源。
赛事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团队返乡参赛,一批如云南乡小竹商贸有限公司、新平双壹农业有限公司等村办企业也踊跃参与,展现出基层集体经济不断增强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省、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县内外企业家、村办企业代表和县域专家人才到场观摩交流,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与资源对接实效。 聚新平 创青春打造新平创新创业生态新高地 新平县首届青创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新平县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大赛通过“以赛聚才、以赛促创”的良性机制,构建起人才集聚与项目培育的闭环生态,成为区域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对此,大赛评委、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特聘专家马欢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本次大赛参赛项目质量非常好、选手水平非常高、创业的活力氛围非常强,以及新平县是一个创业沃土。”
大赛虽已落幕,但新平的创新创业热潮才刚刚开始。相信在新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这些创新创业种子必将在哀牢山下、红河谷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