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烟叶生产办公室 2017年7月18日
2017年烤烟生产政策解读(一)
我县今年烤烟生产目标任务是什么(多少)?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17年,全县烤烟生产目标任务是:种植烤烟8.5万亩(其中:田烟4万亩,地烟4.5万亩),交售烟叶1110万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收购1031.5万公斤,出口备货78.5万公斤),上等烟比例66%”,实现烟农收入3.5亿元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抓落实,以抓作风建设的力度,全力抓好各个环节,概括为“八个提升”。 一是组织保障得到新提升。为确保烟叶生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调整充实县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乡村逐级签订烟叶生产责任状,严格烟叶生产过程环节管理,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于2016年12月制定下发《关于预下达2017年烤烟生产收购计划及重点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6年〕183号文件,先后召开全县烟叶工作会、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管理工作座谈会、烤烟移栽及膜下小苗推广现场会、烤烟标准化生产中耕管理现场会和烤烟中后期管理暨烘烤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及早制定下发各类文件共17份,做到每个环节有安排有文件、有具体要求、有督查考核,全力保障落实烤烟生产各项工作。 二是政策扶持得到新提升。制定下发《新平县2017年烤烟产业配套扶持政策》(新办通〔2017年〕18号)文件,落实“以烟养烟”扶持政策,实现烤烟产业精准扶持。2017年,县级配套投入扶持1679.65万元,其中:地膜补助、提苗肥补助、病虫害统防统治、商品化烘烤补助等产前扶持投入902.55万元,责任状考核400万元,2016年未到位“彩虹水窖”等项目配套资金377.1万元。 三是商品化育苗得到新提升。2017年1月制定下发《关于切实抓好2017年烤烟商品化育苗工作的通知》(新政办通〔2017年〕4号)文件,要求100%实施商品化育苗,全县共有育苗点49个,共计育苗株数14481.73万株,可移栽大田面积12.07万亩(含风险备用苗),全年烤烟育苗数量充足、烟苗素质较往年得到明显提高。 四是面积规划得到新提升。综合分析近三年全县生产水平、连片种植率、种烟积极性、科技措施落实率等客观因素,合理制定差异化单产,全县按照每亩100公斤单产规划种植11.1万亩,规划种烟乡镇(街道)9个,村委会(社区)47个,村民小组477个,种烟群众8598户。通过利用土地确权信息,核实历年种植区域,GPS+实地丈量相结合方式,经乡镇(街道)清株点塘和第三方核实面积,全县实际种植烤烟10.7万亩(其中:田烟5.2万亩,5.5万亩),比市级下达面积8.5万亩多2.2万亩、增25.9%,比县级下达指导性面积11.1万亩少0.4万亩,比2016年实际种植面积多1.6万亩。 扬武镇对照年初下达的生产收购计划,根据清塘点株和第三方面积核实情况,实事求是提请县政府调减面积612亩、产量8万公斤,对应调增新化乡种植面积612亩、8万公斤。调整后指标任务分别为:新化乡393万公斤、老厂乡311万公斤、平甸乡205万公斤、扬武镇62万公斤、戛洒镇48万公斤、者竜乡36万公斤、古街街道处37万公斤、建兴乡10万公斤、桂山街道8万公斤。 五是合同管理得到新提升。2017年2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17年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新政办通〔2017〕9号)文件,以“实的作风、严的要求”,认真抓好合同签订和管理,要求合同跟随烟农走,烟农和田地高度吻合。重拳出击整治合同不正之风,坚决杜绝空合同、假合同、虚合同,严肃处理合同倒买倒卖等腐败行为,切实维护合同严肃性,确保合同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全力保障烟农群众的合法利益。6月15日前合同已经发放到烟农手中,共签订烤烟合同8598户,户均种植规模达9.9亩。 六是技术措施得到新提升。一是实现集中早栽。全县膜下小苗于4月10日开始移栽,4月20日移栽结束;常规移栽于4月20日开始,5月10日前移栽结束,集中移栽周期比2016年提前十天左右。二是地膜覆盖技术得到提高。全县完成膜下小苗移栽3.67万亩,秸秆覆盖面积1.6万亩,特别是老厂乡哈科底村实现100%地膜覆盖。三是抓好平衡施肥管理。通过增施提苗肥,促进烟株生长,增加叶片数量,提高烟叶质量,全县增供提苗肥960吨,加大技术服务和指导,确保烟农有肥施、会施肥、增效益。四是提高植保效能。全年安排124万元统防统治经费,实施无人机“飞防”植保试点1.3万亩,为现代农业实现“减工降本”迈出良好一步。五是严格落实“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各项技术措施,引领全县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县烟办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