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22〕7号政策解读 一、背景依据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把玉溪建成“一极两区”工作目标和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会议精神及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绿色、安全的高原特色蔬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围绕培育以反季蔬菜为核心的十亿级蔬菜产业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产量达4.54亿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到2022年种植蔬菜面积18.2万亩,实现产量4.1亿公斤,产值6.7亿元;2023年种植蔬菜18.8万亩,实现产量4.2亿公斤,产值7.5亿元;2024年种植蔬菜19.2万亩,实现产量4.4亿公斤,产值8.28亿元;2025年种植蔬菜20万亩,实现产量4.54亿公斤,产值10亿元。 三、规划布局 一核:以发展反季节蔬菜为核心,全面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两区:结合新平区域特点,低海拔以推广“菜—稻—菜”种植模式为主,建设低海拔热作粮菜区;中高海拔以推广“烟—菜—菜”或“玉米—菜—菜”栽培模式为主,建设中高海拔冷凉烟菜区。 三中心:以全力开发平掌曼干河沿线曼干蔬菜产业中心,扩大增产增收;以强势推进绿汁江沿线阿宝勐炳蔬菜产业中心,实现稳产增收;以巩固红河谷沿线漠沙反季蔬菜产业中心,实现提质增收。 四片区:以老厂、水塘、戛洒、漠沙为片区,大力发展番茄、瓜类、豆类、辣椒等反季蔬菜产品;以平甸、扬武、新化为片区,大力发展烟后豆等产品;以桂山、古城、者竜为片区,大力发展花椰菜、甘蓝、叶菜等产品;以建兴、平掌为片区,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品。 通过“一核、两区、三中心、四片区”举措的实施,强化管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年均产能提供4亿斤以上优质蔬菜,促进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道路通达,水肥一体、便于耕作的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达20万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完成洋发城水库扩容工程,争取实施洋芋山、阿者河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十里河、白沙河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实施马鞍山水库渠系配套及戛洒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对集中连片蔬菜生产区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药肥一体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突破果蔬生产机械化程度。加快补齐冷链物流、深加工短板,加强电商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购销相结合;强化与知名流通企业、职业经纪人的对接合作,以“北上建立覆盖全国的蔬菜销售窗口、南下建立辐射东南亚的蔬菜出口平台”为长远目标,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十四五期间,在蔬菜交易活跃的村组点建成交易市场2—3个;引进蔬菜运营流通龙头企业1—2户;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2家;建成以蔬菜冷藏保鲜、分级包装、集散等为重点的物流园区1个;建成电商服务平台1—2户。 (二)抢抓发展机遇,提升现有产业规模。以推进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发展为契机,以玉溪“三湖”地区蔬菜面积压缩后的市场空档为机遇,重点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低、中、高海拔地区蔬菜品种。积极探索优化烟后蔬菜、热区蔬菜种植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蔬菜产业种植基地,不断提升全县蔬菜种植水平。“十四五”期间,在全县蔬菜种植区或主产区建成100亩优质蔬菜育苗基地,确保全县蔬菜用苗供给;以漠沙曼勒设施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引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力争建成核心示范400亩,年均辐射带动蔬菜示范样板2000亩,培育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5万亩;到2025年全县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实现蔬菜产业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三)加强外引内培,构建新型经营方式。大力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发展蔬菜产业。鼓励国有企业采取独资、资本合资或直接与菜农合作等方式发展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投资发展产业;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生产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小农户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开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训、返乡创新创业培训、专业生产型和技能型培训,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十四五期间,引入蔬菜种植大户50户以上,完成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创收2亿元以上;每年引进蔬菜经营大户3—5户,完成订单生产5万亩以上,通过订单、强化技术指导、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四)落实技术措施,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用水结构,严格落实蔬菜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建立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一批技术员充实到乡村和基地,建立技术员联系基地制度,常态化开展蹲点指导服务;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为契机,不断健全和提升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力争每年完成3—5个菜品绿色认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应用试验,积极探索农业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高效交互,指引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和数字体系科学、精准、高效地运行。 (五)深化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接二连三。抓好深加工环节,做大做强产业链,大力引进一批蔬菜加工企业,切实提升产品附加值。认真抓好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旅游,在蔬菜连片种植区域认真规划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美食体验、特色民宿等功能模块。“十四五”期间,以打造戛洒东磨生态观光区和漠沙曼勒设施现代农业为示范,致力建成农旅融合精品项目;建成菜旅示范庄园2个,面积1000亩以上,促进项目就业5000人以上,实现收入1亿元以上。
政策原文:http://www.xinping.gov.cn/xpxzfxxgk/qtwjxpxzfadmin/20220506/14014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