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成效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6-12-26 15:12   点击率:22打印】【关闭


新平县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成效

 

近年来,新平县以创业带动就业,利用市场调节就业,千方百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效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新平县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出台一系列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创业服务、土地、税收等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一)多措并举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一是创新思路,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效率。积极探索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采取分批实施和资格预审措施,放贷前组织申请贷款者进行创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2011-2016年,全县共扶持发放创业促就业贷款79209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30843万元;“贷免扶补”贷款38836万元;发放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6530万元。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以上。

二是转变方式,满足群众要求,就业培训办到群众家门口,把技能培训作为培训重点,将培训班办到基层,充分发挥培训学校、培训基地、职业介绍所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对城乡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坚持以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目标,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为对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011-2016年,农民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人数3508人,通过各种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懂技术一批、带动就业一批、致富一批、脱贫一批。

三是同省内外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注重同用工量大、信誉度高的省内外部分企业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譬如通过与中国力高集团公司的劳务合作,招商引入力高箱包厂到新平建厂,投入4亿人民币建设厂房及设备,开发8000人的就业岗位,实现7000人次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围绕新平的矿电和农业的资源优势,以县城为核心,打造一核三片区的工业园区;打造以褚橙为龙头的高原特色农业,全县规模种植冰糖橙近10万亩;打造以戛洒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由于新平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发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了新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五是建立县、乡、村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收集辖区企业用工信息,通过设立返乡农民工接待站、电视台滚动播放和政策小册子送下乡等方式积极为企业搭建招工平台。2011-2016年,全县实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969人。

六是落实“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农民返乡自主创业。2016年,共扶持自主创业的微型企业50户,带动就业300多人。其行业主要有乡村农家乐、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商贸流通、技术咨询、服务贸易、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特色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业。

(二)组建新平县创业者协会。由县劳动就业局牵头,20148月组建成立了新平县创业者协会,将全县众多的创业新秀和企业家凝聚到一起,共谋创业之良策,有效助推新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程。目前协会拥有会员250多人(其中多数会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就业4000多人。2016年,会员企业员工月工资人均2094元,比入会前增89元;入会前,会员企业年平均总产值162万元,今年企业年平均总产值396万元,比入会前增234万元,共实现产值9.5亿元。

(三)建设民族文化创业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作用,划地300多亩,免费提供经营用房16000平方米,建成一个以返乡农民工创业为主和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民族文化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增强其创业动力,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722日,新平民族文化产业园正式启动实施,已入住创业者50多户,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多人。按规定,凡于2016820前入园并开业,经验收符合条件,每户可给予5000元的入园装修补助,补助名额50户。新平县民族文化创业园整合有关服务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等现有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一是提供入园三年免租金,实行创业办公一体化;二是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及创业者享受“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小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三是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四是协调工商、税务、金融部门定期入园为创业者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事宜;五是落实有关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六是提供创业成果发布、信息沟通、合资合作的相关服务;七是整合有关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

(四)打造众创空间示范基地。新平县积以农业技术为理念,包装、整合新平县农业资源、农特产品,创建“互联网+互创空间”的生态营运模式,与云南凯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农业相通众创空间示范基地,搭建新型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开展的服务主要有科技咨询服务、项目申报、物业后勤服务、投融资服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介服务等创业孵化服务项目的运营管理,孵化面积近3000平方米。新平农业互通众创空间与近50家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建立了意向性的孵化协议,已签订《孵化服务协议》的有38家企业,创业带动就业2000多人。新平农业互通众创空间生态新平特色农产品体验馆实体店,现入驻新平农产品企业60家近800个农副产品品种,现入驻新平民族文化6家近100个品种。

二、遇到的困难问题

政府对扶持政策的设置门槛过高,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从2017年起,非贫困地区(含玉溪市)第1年给予全额贴息,第2年贴息2/3,第3年贴息1/3;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为基准利率的50%等,给很多想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带来资金上的困扰。许多农民工对于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来说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样的规定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文件精神不一致。

三、意见建议

(一)积极培育产业,促进创业就业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培育适宜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产业,形成与本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的产业,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两者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积极出台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扶持、税收等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从而建立健全扶持返乡创业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平台建设,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良好氛围。加强就业平台建设,在民族文化创业园建设、农业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创业就业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并通过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优质便捷的服务。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新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人:政府办
上一篇:新平县全力争项目筹资金加快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篇:新平县积极探索对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保护将实现全国首家对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 ...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