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贫困乡贫困行政村脱贫摘帽退出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新平县属59个省级革命老区县之一,共有3个省级贫困乡、13个省级贫困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07户16123人。为早日让贫困群众脱贫,最大化惠民利民,2016年,新平县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贫困乡贫困行政村脱贫摘帽退出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安排,确保如期实现退出目标
一是新平县委、县政府因高度重视脱贫摘帽退出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新平县贫困乡贫困行政村脱贫摘帽退出实施方案》(新办通〔2016〕84号)文件,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行政村、贫困乡脱贫摘帽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任务,确保贫困退出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是加强对脱贫摘帽退乡行政村出列工作巡查指导。为实现全县13个贫困行政村、3个贫困乡脱贫摘帽,新平县从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巡查指导组,对2016年脱贫摘帽的平掌乡以及扬武镇马鹿寨村,戛洒镇平田村、耀南村,平甸乡磨皮村,平掌乡曼干村、瓦寺村;2017年脱贫摘帽的老厂乡、建兴乡以及水塘镇大口村、旧哈村,老厂乡太和村、勐炳村,建兴乡帽盒村、建兴村、挖窖村进行了脱贫摘帽乡行政村出列工作巡查指导。同时,组织涉及脱贫摘帽乡镇的分管领导和统计局、农经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教育局等单位人员到大理祥云县、洱源县学习外县好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新平县实际,促进脱贫摘帽工作如期完成。
(二)强化管理,认真做好大数字平台录入完善工作
加强新平县58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办系统数动态管理管理工作,2016年12月20日前完成动态管理线下数据采集审核和程序规范,12月20日后开始进行系统录入操作,并按省办要求排查出178户、631人上报进行下一步删除替换准备,以为实现数字的进一步精准,脱贫摘帽退出打牢数字基础。
(三)依托整乡推进的实施,助推脱贫摘帽工作顺利完成
新平县整乡推进中央、省、市资金总投入5500万元,涉及平掌乡2000万元、建兴乡1000万元、老厂乡1000万元、者�乡1500万元。为实现脱贫摘帽工作顺利完成,在整乡推进总投入5500万元中拿出30%用于扶持贫困户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县级配套2200万元投入贫困户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从而使露水草、核桃种植、茶叶种植改良、西蕃莲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壮大,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得到经济增收。
(四)精准发力,实行差异化补助来促进脱贫摘帽工作的圆满实现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对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平县结合贫困群众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实际,对全县58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人均可支配收达不到在国家扶贫标准3050元或者不能持续稳定在国家扶贫标准3050元的贫困户进行差异化补助管理,根据每户养殖承受能力可免费得到1-2头母猪或者1-4头的仔猪(母猪和仔猪只能选其中的一种补助),各乡镇(街道)要求从最贫困的群众补起,共计投入补助资金197.1万元。同时,对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养殖承受能力,每户可享受林下土鸡养殖每只补助10元,计划共计补助林下土鸡养殖200万元,目前已发放补助50.6万元,让深度贫困户养出成效、得到收益。
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作战指挥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作战指挥部,全面协调指挥脱贫攻坚事务。组建重点片区突击队,成立由副县级领导担任队长的老厂乡、戛洒镇、建兴乡和平掌乡4个易地扶贫搬迁重点片区突击队。出台《新平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4个配套政策措施。
(二)建立攻坚作战报告制度。为加强对全县扶贫攻坚的作战调度,每月5号,脱贫攻坚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向县委书记报告,乡镇长则定期向县长报告;脱贫攻坚乡镇向片区工作组长和联系领导进行周报、月报、季报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每月脱贫攻坚乡镇书记、乡镇长在新平电视台直播公示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工作情况报督查室、纪委和组织部备案;在脱贫攻坚期间,特别是县委还授予县扶贫办主任干部任免建议权。
(三)全力筹措物资。利用财政资金投入杠杆,撬动政策性金融资源和民间资本,推动金融产业扶贫。自2016年起,将连续3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和平台公司融资工作经费。通过积极努力,在全市率先争取到农发行7.95亿元的易地搬迁专项贷款(第一期下达4亿元);近期,再次获得8亿元的西片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专项贷款,现正协调申报农发行8亿元的戛洒哀牢小镇建设项目贷款,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向大纵深推进。抓好统筹协调,服务民生,围绕钢筋、水泥、沙石、红砖等建材要素,统一协调价格,降低建房成本。发挥群众主动性,工程施工优先使用搬迁农户农民工,使群众在项目建设开始就有务工收入。
(四)聚焦重点实施。按照“三集中,六结合”工作思路,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向城镇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向交通沿线集中,做到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拆村并点相结合、与盘活现有闲置国有资产相结合,突出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贫困人口向城镇聚集。聚焦重点区域,精准突破,围绕戛洒关圣庙、建兴、老厂集镇和水塘新区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戛洒关圣庙片区大型搬迁点正结合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和哀牢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精品示范点,将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4707户安居房建设。
目前,新平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2个,搬迁4140户,其中建档立卡1682户,累计拨付农发行专项资金1.8亿元(农发行审批额度4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完成地质灾害鉴定118个小组,2016年已上报地质灾害搬迁460户。平掌乡白腊度小组、建兴乡半坡寨小组等部分安置点新建房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1.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地处高寒边远山区,建房成本偏大,群众自筹能力十分薄弱,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全社会关注,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干部指导、群众用力、政策帮扶的扶贫攻坚大格局。
2.产业到户的扶持资金仍然不足,群众基础设施普惠收益多,到户扶持政策仍然不够,请求市政府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
3.新平大型安置点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急需上级加大集镇安置点补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