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经验及存在的困难问题
新平是省级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全县共有3个省级贫困乡,13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户5885户20487人(因省办动态减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78户12953人)。直过民族有2444户532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60户1150人。为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18年巩固提升,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新平县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经验
一是健全完善作战指挥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作战指挥部,全面协调指挥脱贫攻坚事务。组建重点片区突击队,成立由副县级领导担任队长的老厂乡、戛洒镇、建兴乡、水塘和平掌乡5个易地扶贫搬迁重点片区突击队。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严格考核管理,发挥摸清底数、宣传发动、引导发展、出谋出力的作用。印发《新平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两年行动计划》等4个政策措施,明确各项扶持政策和补助标准,做到程序规范、操作简易。
二是全力筹措搬迁资金及物资,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利用财政资金投入杠杆,撬动政策性金融资源和民间资本,推动金融产业扶贫。自2016年起,连续3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费。通过努力,在全市率先争取到国家农发行7.95亿元的专项贴息贷款,现正协调申报农发行5亿元的新平县戛洒关圣庙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贷款,整合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项目,全力实施戛洒镇建制镇试点示范工程。按照省市易地扶贫三年行动政策,全力筹措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补助资金,建档立卡户可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直补资金6万元,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贷款6万元,户均配套基础设施5万元;同步搬迁户可享受4万元直补资金和政府贴息贷款。狠抓统筹协调,改善民生。围绕钢筋、水泥、沙石、红砖等建材要素,统一洽谈价格,签订物资采购协议,降低建房成本。发挥群众主动性,工程施工优先使用搬迁农户农民工,使群众在项目建设开始就有务工收入。
三是突出重点,全力实施搬迁工程建设。1.强化规划引领,绘制“作战图”。以乡镇为单位,统筹好搬迁安置点布局规划、民居设计、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确定搬迁规模、区分轻重缓急,按规划分年度组织实施。2.聚焦重点区域,精准突破。聚焦戛洒关圣庙、建兴、老厂、水塘及平掌集镇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戛洒关圣庙片区大型搬迁安置点结合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和哀牢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精品示范点。目前,全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72个,计划搬迁441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235户。部分安置点群众在今年春节前可迁入新房,整个搬迁工作将于2017年年底完成。现已发放第一批658户3948万元贴息贷款,累计拨付农发行专项资金1.8亿元,各项搬迁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3.聚力帮扶直过民族脱贫。新平县现有直过民族2444户5329人,拉祜族人口比重超过30%的有36个小组,1300户,主要分布在平掌、建兴、漠沙、戛洒和水塘5个乡镇。现已启动8个安置点建设,其他安置点正在进村入户调查、动员和规划中;36个直过民族聚居小组的通畅工程省市交通部门已纳入建设盘子;教育和民宗部门已拟定“直过民族”教育专项脱贫实施方案。具体政策:对拉祜族人口比例30%以上的行政村和农户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施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每个拉祜族聚居行政村市级补助300万元、县级配套100万元,每个20-39户拉祜族聚居自然村市级补助100万元,每个40户以上拉祜族聚居自然村市级补助200万元。符合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条件的拉祜族危房改造,每户补助5万元(其中:住建部门危房改造补助2万元,市级扶贫资金补助3万元)。纳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的建档立卡拉祜族贫困户,按每户6万元给予补助。可申请农危改贴息建房贷款(3年期5万元);实施拉祜族聚居自然村通路工程。到2017年底,实现拉祜族人口比例30%以上、农户20户以上的拉祜族聚居自然村全部通路。
四是全面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在巩固提升烤烟、竹子、核桃、茶叶等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实施平掌、建兴和老厂乡5万亩高山蔬菜培植项目,与东绿公司合作订单农业;全力组织实施3个贫困乡涉及的整乡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启动中央投资退耕还草3000亩示范项目;启动平掌乡5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启动绿汁江流域老厂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建兴和老厂乡风力发电项目;实施建兴乡概算投资2313万元的蔬菜冷库和2个蔬菜育苗场;实施建兴乡核桃新种植4400亩、国家森林抚育工程已完成任务4500亩、新种植洋芋6100亩、桃子种植1286亩。全面推进贫困乡土地流转工作,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盘活贫困地区的山林资源增收。 实施平掌乡新植茶叶1190亩,茶园面积达22248亩;投资255万元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建设标准化茶园1500亩。投资565万元新植核桃12440亩、嫁接改良3000亩、抚育管护11750亩、抚育管护示范园1000亩,核桃面积达57233亩;种植樱桃1000亩;引进大户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酸角和西番莲,建成猫哆哩公司原料基地;种植以小米辣和豆类为主的蔬菜6491亩;实现产值1298万元;稳定甘蔗面积,交售甘蔗1万吨 ;投资340万元完成畜牧业扶贫引种,引进种牛130头,引进种猪770头,引进种羊732只,投资300万元扶持发展林下土鸡养殖。2015年扶贫到户贷款完成5000万元;2016年计划发放5000万元扶贫到户无息贷款;2017年计划发放8000万元到户贴息贷款。
五是大力实施教育脱贫。目前建档立卡户子女有2494人在校(其中:小学1229人,初中674人,高中411人,大学178人),专项扶持建档立卡户子女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省教育厅已出台。注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2015年完成164人电工焊工就业技能培训,2016年实施1000人电工焊工、驾驶等技能培训,其他行业部门技能培训同步开展。
六是群策群力,强化政策保障兜底脱贫
对进城镇购买商品房符合条件的贫困转移务工人员,给予扶持补助和贷款共10万元,并落实“农转城”政策,平等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施扶贫与民政两线合一政策,目前,建档立卡户享受低保的有1421户2719人,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2016年实现人均2904元,2017年3420元的保障标准,全面消除建档立卡户危房。
七是全面开展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新平县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共涉及者�、平掌、老厂、建兴4个乡。者�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已基本完成;平掌乡整乡推进项目于2014年12月批复组织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4.096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05亿元;建兴乡整乡推进项目总投资2.8亿元,已完成投资9488.51万元;老厂乡整乡推进项目总投资3.975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元。项目涉及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七大类。
八是组织实施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1.2016年启动4个省级贫困行政村1000万元整村推进工程;总投资7885万元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新平县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在新化、老厂、戛洒、漠沙4个项目区实施。2.投资9756万元,实施梭山公路、柏枝公路、中麻公路、平坝公路、曼丙公路畅通工程;概算投资6217万元,开工建设保勐路、黑哈路、戛立莫公路,概算投资6547万元,规划建设乡村公路8条共51公里,12条村组路79公里,林区道路38公里。3.投资573万元完成三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43万元新建小水窖300口,完成投资304万元的马房村小马房坝塘、太桥山苏寨坝塘等6个坝塘除险加固工程。投资40万元修复建兴乡中寨大沟,启动投资1800万元扬武镇马鹿寨提水工程项目、投资6630万元的横山水库建设。概算投资2309万元的小农水一期项目完成投资1700万元。启动实施概算投资562万元的柏枝、瓦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概算投资1350万元的曼干班娘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概算投资2073万元的挖窖河流域支流马鹿河治理工程。3.投资1700万元,完成51个小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启动投资800万元的老厂新区连接大桥工程。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指标604户已下达,急需帮助解决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和分散安置建房指标3811户。
二是农发行首次介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加之政策不稳定,协调工作难度大。
三是由于省扶贫办政策调整,建兴和老厂两个乡整乡推进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共缺口4000万元,请求上级帮助解决;各部门整合资金项目部分,因新平县不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很多项目被省级部门调整到88个贫困县,整合难度大。
四是产业到户的扶持资金仍然不足,群众基础设施普惠收益多,到户扶持政策仍然不够,请求上级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
五是新平大型安置点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急需上级加大集镇安置点补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