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推进情况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6-12-26 10:12   点击率:1打印】【关闭

云南省新平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推进情况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目前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平县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扎实做好转移就业工作,2000年至2015年期间,新平县累计向县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5万人,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开始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这就对农民工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帮助农民工提高文化素质,增长劳动技能,拓展就业门路,适应社会的需要,新平县高度重视农民工继续教育,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2016年以来,一是新平县开设17个班培训农民工1323人;二是完成城乡务工人员技能培训650人;三是针对县内直过民族拉祜族群众的需求,开展直过民族技能培训565人。培训内容包括建筑、装潢、电焊等各类劳动技能,以及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和经营、电器维修、餐饮服务、农机具维修等行业技能,培训内容紧接市场需求,由以往的简单技能型转变为优质、服务上档次、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技能型培训,吸引了众多务工群众踊跃参与,经培训的务工群众,就业率和收入明显得到了增长。

经调研分析,新平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工思想传统守旧,眼界较窄,容易安于现状,谋求突破和发展的想法不是很强烈,多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点很难一时改变,加之文化程度都不高,接受新事物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对于一些培训根本不想参与,认为可有可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农民工继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新平县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大,而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的就业专项经费,远远无法满足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需要。且由于经费、师资等各种原因,一些高质量、高技术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无法开展或开展名额极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就业的竞争力。

三是因农民工外出就业地点较多,分布广且零散,容易信息脱节。县内开展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因对输入地劳动力供求信息把握不准,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造成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与企业用工要求不相匹配。

四是农民工继续教育质量不高。当前,新平县农民工培训大多数以短期为主,影响培训效果,培训的技术内容较新,但培训质量不高。同时,受场地、经费等限制,难以培养、吸引、留住培训师资,无法按培训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为: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宣传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国内外经济形势、就业形势、技能需求等,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提高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农民工继续教育配套经费投入力度,成立农民工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把农民工继续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继续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监督,真正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民工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充分新闻媒体等公共信息渠道的作用,及时准确反映市场多元化的供需情况,紧紧围绕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开设继续教育的专业和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场地、经费、师资、设备等各项资源,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鼓励市场化的运作,打造专门性的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以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是建立健全劳动就业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即严格规定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必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城市用工单位必须依法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中录用工作人员,促使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新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人:政府办
上一篇:云南省新平县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工作的成效、典型经验及创新做法
下一篇:云南省新平县居住证制度落地情况、工作进展及相关困难问题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