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六措施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启一个“新质量时代”,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已不再是教育的全部价值追求,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采用新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和教材体系,新平县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一、以校园项目建设为支撑,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扩大学前教育规模,重建新平县第二幼儿园,新建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县城新建1所上规模、有特色的民办幼儿园。优化义务教育布局,新建戛洒中心小学和第三中学,迁建第一小学,扩建漠沙中心小学。扩建新平一中,规划建设职中综合性仿真实训楼、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迁建县委党校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满足党校办公、干部培训及学生校外活动需求。 二、以“互联网+教育”为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覆盖所有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校园网和校园安全监控五大数字化校园子系统和“智能一卡通”系统、校园空间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结合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在城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做好教学、管理、评价“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建立远程互动在线课堂。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 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增强教育内涵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完善投入机制,开展现代学校创建和标准化建设,深化“学区建设”,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升学教育为主要目标,扩大办学规模,深化与玉溪一中的捆绑发展,加强与云南民族大学深度战略合作,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学校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四、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抓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校长培育工程,以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管理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团队建设。严把教师入口关,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实施跨校竞聘和城区学校教师能进能出、双向流动机制,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分配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任教。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保障培训经费。 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三生”教育和“三风”建设。创新德育形式,丰富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理想信念和养成教育。加强班主任和团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德育工作体系。 六、以和谐安全为保障,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重视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