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主要做法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8-04 08:08   点击率:40打印】【关闭

新平县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主要做法

 

新平县文化旅游发展立足于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坚持“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总体形象定位,围绕将新平建设成为云南旅游强县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体验花韵、醉美新平”旅游为意境,着力于“花腰傣之乡”品牌的打造,推进哀牢山红河谷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花腰傣民俗风情游,花腰傣民族刺绣、土陶等工艺品制作体验游、鉴赏游,哀牢山山水寻踪游等民族文化旅游的成效越来越明显。2017上半年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同比增32%;实现旅游总收入11.95亿元,同比增37%。“哀牢山红河谷”多彩风情自驾游线路被评为全国50条“精品自驾游线路”之一;新平民族文化产业园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哀牢山景区荣获“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十大品牌”“云南省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戛洒镇被评为“最浪漫栖居地之首”“云南省旅游特色小镇”;戛洒镇大槟榔园被评为“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戛洒镇平寨村获得云南省首届“十大刺绣名村(镇)”称号;戛洒花腰傣温泉休闲乐园建设项目被列为云南省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

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开发中,陇西世族庄园认定为国家级保护单位,富春街民居为省级保护单位,县城清真寺、茶马古道为市级保护单位;申报了《花腰傣人生礼俗》《花腰傣服饰》《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彝族烟盒舞》《花街节》《磨皮花鼓舞》和《郎娥与桑洛》等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省级14项、市级37项、县级68项),被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99人(其中省级9人、市级17人、县级99人);花腰傣“手工抱枕”和“餐具系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花腰傣手工桌布”在首届全国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上获得金奖;“傣雅纯银女装”在第五届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精品类金奖,花腰傣芭比娃娃“箩卡叠”获金奖;以新平土陶工艺为主题的微电影《戛洒的日子》入围“2016·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

一、优政策建平台,营造文化氛围促传承

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平台,开发建设新平县城、戛洒镇文化产业园区。出台“企业入驻园区免3年房租,优先考虑文化旅游企业”等的优惠政策,以新平花腰傣文化传播公司、花腰红陶有限公司、玲珑珠宝、千千渡文化传播公司等一批创意企业的入驻,带动县城民族文化园区的发展。完成以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村大型实景歌舞剧《花腰宴舞》的编排和场馆建设,推进戛洒民族风情广场、民族饮食文化街、艺术创作区、民族传统工艺展示区、温泉康体中心、花腰傣新村落等建设项目,带动戛洒花腰傣文化产业园(包括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村和风情花街版块)的发展,将文化园打造作为区域内民族文化风情和外来游客休闲渡假的主要活动展示和聚集场所,每晚的民族风情广场舞、乡村大舞台及民族文艺晚会等体验活动和“花街节”“沐浴节”“服饰节”“赏花节”“火把节”“拉祜节”等节日活动,形成新的吸引点,让游客畅漾在民族文化和休闲渡假融合氛围中。目前,节日期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比例占到总人数、总收入的三成以上。

二、推进文景结合,打造旅游产业新亮点

夯实景区民族文化展现基础,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丰富民族风情、民族文化遗产,推进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打牢民族文化传承基础,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彝族浮雕文化长廊河滨公园”、县城民族文化广场、溪湖水景观、桂山公园等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培育农村业余文艺队伍174(其中乡镇文艺队154支,协会文艺队20),逐步为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支撑。培养一批旅游因民族文化而兴旺、民族文化因旅游而弘扬的特色A级旅游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目前,已建成的旅游景区(点)有龙泉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州野林、陇西世族庄园、哀牢山茶马古道、石门峡、金山丫口原始森林和漠沙大沐浴、戛洒大槟榔园两个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其中大槟榔园、新化乡古州野林、陇西世族庄园和龙泉公园已被评定为国家2A级景区,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三、打好文化招牌,精准定位营销扩宣传

推进旅游互联科技体验基础,逐步实现新平旅游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通过大数据和日常旅游统计情况分析,对旅游目标市场进行分类定位,以吸引新平本地游客及周边地州自驾车游客为基本客源、省内和周边省份自驾车游客为重要客源、国内中东部游客为高端拓展客源的总体营销思路,实现营销推阶“咬住全省、放眼全国”。目前,我县正与全球最大中文影像生活门户网站“色影无忌”携手打造新平民族影像基地,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和褚橙庄园成立“色影无忌创作营”,开展摄影游创作采风活动,新浪、腾讯、搜狐等近30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完成《戛洒的日子》《稻子熟了》《阿波玛的战鼓》和《请吃糖》4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工作,用一部微电影推出一位民间艺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完成花腰傣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恋歌》拍摄及《皇竜勐傣》创作演出,其中《花腰恋歌》荣获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文化电影奖”与“最佳服装设计奖”两项国际奖项,并在全国正式公映,花腰傣文化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关注。同时,依托各种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机场和高速路户外广告等宣传推介新平,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弘扬新平文化旅游。

四、突出民族风情,发展乡村旅游显特色

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品质基础,依托哀牢山、红河谷景区旅游开发,按照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旅游的思路,在完善集镇整体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和风格的乡村旅游,丰富延伸民族文化内涵体验,在戛洒集镇周边大槟榔园、小槟榔园、漩涡、曼李、曼秀、曼湾、速都、平寨等傣族聚居村寨规划开发建设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冬季养生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打造花腰傣民族文化风情体验区,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将戛洒耀南、南薅等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村寨,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利用其不同的文化底蕴主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教育实训基地开发。围绕农业农村开发出,推出集农事农趣活动游,形成新平乡村旅游的新亮点。目前,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宾馆酒店、乡村旅游农家乐269家。其中二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2家,共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7户(其中:四星级2户,三星级23户,二星级2户),2016年,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325人,带动间接从业人员19847人。

五、强化引导培育,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

撬动民间文化艺术创业基础,以新平独特的花腰傣文化、彝族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成立花腰傣手工艺品协会、花腰红陶有限责任公司、老厂竹编协会、新平正富土陶工艺坊、扬武烟盒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促进产品研发、技艺传授、操作培训,重点推广花腰傣土陶产业、刺绣产业、竹编产业、民族乐器制作、银制品生产销售、景区游览服务和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将文化记忆变成精湛的工艺品走进大众生活,传承民间技艺,同时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联网直报法人单位2家,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2家,有手工艺品生产个体经营户170家,以民族服饰、银饰品、刺绣、竹编、土陶、竹木乐器生产销售为主其中,民族服饰69家、土陶8家、竹编62家、民族乐器10家、银饰品1家。建成褚橙庄园、琴淮酒庄、桔荔庄园、樱花庄园、猫哆哩庄园等一批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庄园,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和谐发展,其中褚橙庄园,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打响新平庄园品牌。 


上一篇:戛洒镇成为玉溪市首个全国特色小镇
下一篇:新平县采取三项措施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