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全力抓好汛期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 2017年年初以来,新平县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抓好建设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促进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预防措施,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切实防范深基坑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坍塌、建筑起重机械倒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 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深入实地严格认真细致监管。开展质量监管日常抽查、季节性大检查、专项检查、质量重点薄弱环节等专项整治,2017年1月至7月,共对在建的新平一中扩建工程(一、二期)建设项目、新平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新平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新平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新平县民族文化产业园(四期)建设项目、桂山街道青龙六组综合楼建设项目、新平县城供水设施改扩建工程(水处理厂工程)、新平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一期)3号道路延长线、新瑞酒店综合商务楼建设等42个建设工程项目开展巡查112次,抽查42次,专项检查42次,发现质量、安全隐患412个,责令当场整改179项,责令限期整改隐患147项,下发《建筑安全整改通知书》32份。由于巡查力度频率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逐步减少,质量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新平县建设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年初以来未发生建筑业重大安全生产性事故 二是科学规范检查内容,确保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到位。1.全面排查整治施工工地存在的滑坡、坍塌、洪水、泥石流等危险问题。2.排查整治企业未按规定编制汛期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布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组织专家论证,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没有针对性,施工验收、使用等情况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等问题。3.排查整治基坑壁的支护、施工现场设置观测点观测基坑边坡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化,未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未有效防范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和冒顶塌方事故,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问题。4.排查整治脚手架安全情况、立杆基础等存在的问题。5. 排查整治建筑起重机械的基础和固定连接、安全装置灵敏、设备抗大风、防雨、防雷击和防倒塌性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6. 排查整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变(配)电室防雨防水、“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用电设施和线路敷设安全性方面的问题。7. 排查整治围墙(围挡)、宿舍、伙房、办公室和仓库等临时设施在排涝、抗大风、防雷击、防落物是否到位,是否安排专人落实经常性检查、巡查等情况。8. 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情况、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情况、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情况、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情况、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排查整治。9.全面排查整治老楼危楼、危旧房屋,公共租赁住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强化宣传,全面分析。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时机,新平县采取座谈交流、培训、媒体宣传、发放手册等方式加强宣传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和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年初以来,共开展建筑业安全生产宣传3次,悬挂(设置)宣传横幅、告示牌26条(块)。全面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定期分析、评估,总结,对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巩固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并认真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和报送工作。 四是规范建筑产业管理秩序。年初以来,通过举办施工规范、标准、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培训,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有很大提高,深入开展“质量安全生产年月”、 “质量月”宣传活动、岗前教育等,使建筑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从业人员作业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共开展安全生产培训3次,培训人员达300人次。通过贯彻执行省、市建设部门关于加强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质安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开工条件审查,强化监管措施等,促使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建设业主对工程项目质安生产的管理力度全面加强,不但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机构建立健全,同时企业对责任项目的检查和督办工作也得到了强化,项目各责任人员的履职行为逐步规范化。 二、存在困难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问题 1.新平县质量安全生产与前期相比虽然有了大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进步的程度层面不高,与全省先进县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2.建筑市场还存有许多不规范行为,给工程质量监管带来难度,如:建筑企业、监理企业挂靠施工、监理,以包代管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没有根除。 3.建设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未批先建的问题比较突出。 4.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二)建议 1.加强建设、施工、监理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理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降低监督人员的风险,解决监督人员的后顾之忧。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以解决目前依靠质监站开展工作,监督力量不足,有利于稳定监管队伍。避免监管工作杂乱,专一性不足的现状。安全监督人员工具装备不足,痕迹管理仪器不到位。 3.加强监督队伍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立足现有监管力量,不断通过培训、学习、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升监管工作效率。 4.建议主管部门完善制度,下决心治理未批先建、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5.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企业以包代管、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无法落实,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大部分未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基础工作。 6.采取措施,强化手段,督促监理落实安全监理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