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平稳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8-25 09:08   点击率:23打印】【关闭

新平县平稳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保持新平旅游良好形象,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平县突出五个方面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4次,开展针对性的联合检查6次,填写现场检查记录50张,下发执法文书31份,共检查宾馆酒店372家次、歌舞娱乐场所74家次、网吧33家次、出租房屋8间,洗浴场所9家,发现隐患98起,落实整改79起,限期整改16起,停业整顿并限期整改3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件,查处网络虚假宣传案件2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4件,调解1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8万元;共上路巡查267次,出动执法人员106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67/次,巡查里程28046公里,依法取缔非交通标志62起,制止、清理占用、利用公路路产乱堆乱放行为1831480平方米,占道经营103起,取缔违法开口3起,非法加水3起,拆除违章建筑19起,排查景区道路交通隐患点3处,查处交通违法行为86起,暂扣车辆6辆;新平电视台宣传报道八期,上报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20期,发放相关宣传材料5000余张。

一、高度重视,面部署整治工作

(一)专项部署,把整治工作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自云南省人民政府启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以来,新平县高度重视,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的通知》(云政发〔201719号)文件精神,及时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学习,并就相关工作落实结合新平实际作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公安和旅游的两位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由领导小组与旅游重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涉旅企业签订了2017年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全面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了信息上报、联席会议、专项整治联动运行等制度,明确了节庆旅游时段游客维权服务、工作开展痕迹台账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高位推动,把整治工作与执行“一法一条例”相结合。结合整治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云南省旅游条例》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高位推动和落实“一法一条例”的执行和推进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三)细化责任,把整治工作监管落实到实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职责,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联系领导和联络员,做到职能部门工作有部署、有方案、有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要求及新平县工作开展推进情况,召集组织联席会议,集中反馈和收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安排和部署下一步工作,做到工作有衔接,有联动,多渠道深入推进全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四)分级管理,把属地监管责任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当地旅游市场监管第一责任人,并将旅游市场监管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对市场监管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通报问责。

二、多措并举,营造市场规范氛围

(一)构建良好整治氛围。通过公布报警电话、旅游投诉电话、价格举报电话、发送提示信息及网络、电视、旅游宣传日活动等方式,多渠道大力宣传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和舆论氛围,呼吁广大群众对“黑导、黑车”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举报。

(二)倡导诚信文明兴商。针对旅游服务过程中暴露的不文明、不诚信等问题,大力开展“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微笑服务”活动,提升文明服务水平,积极引导涉旅企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开展涉旅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创建工作,做到从源头上防范、从典型上引导、从信用平台上约束,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落实,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景点消费者投诉、举报先行赔付制度,坚决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三)加强旅游行业自律。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实现旅游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实现机构、职能、资产、人员等分离,引导充实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指导监督职能,推进行业协会组织有效运转和自律监督,确实引导涉旅企业诚信经营和正当竞争,针对“节假日爆满,平时游客稀少”的现象,旅游行业协会会员做到明码标价,在节假日期间不乱涨价,在平时游客稀少时不低价竞争。加强对服务网点和导游人员的监管,重点加强对“零负团费”情况、旅游合同签订情况、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情况等进行有效监督检查,未发现不规范事项。截至目前,由行业协会牵头,旅游主管部门指导,已圆满举办三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和一次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完成300余人次的技能培训,8户戛洒集镇旅游接待单位投资680余万元完成提档升级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推进旅游软实力建设。

(四)拓展司法诉讼服务渠道。着眼于打造解决旅游纠纷的快速通道,挂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本着“就地立案、就地审理、调解优先、审执一条龙、案结事了”的原则,在景区采取就地巡回办案机制,在重大节假日采取“电话接访、电话立案、网上立案、诉前调解、巡回审判”等一站式、全天候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拓展诉讼服务渠道,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哪里有纠纷就移到哪里巡回办案,切实做到“快立、快审、快结”,为游客提供便民、便捷、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依法服务和保障新平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大检查执法力度

(一)加强节假日期间执法检查工作。花街节、赏花节、沐浴节、火把节等重大节庆假日期间,在县城和戛洒重点旅游集散区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带队集中办公,开展联合检查,临时处理各种涉旅事件,保障重点时段旅游市场秩序的平稳发展

(二)加强重点景区景点执法检查工作。公安、旅游、市场管理、发改、文化等部门联合启动“每周一次整治”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工作,按照“每周一个重点”的工作计划,在旅游重点区域对景区景点、宾馆客栈、娱乐场所、商场等场所的安全生产、文明经营、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乱摆摊点等方面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存在问题的场所依法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彻底排查、整改到位,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加强重要旅游线路交通秩序整治。以“两山一谷”旅游线路中穿村路段、集镇区域路段、景区景点沿线路段为重点整治范围,以治理“乱建、乱占、乱堆”为重点整治内容,突出治理占路为市、违章建筑、堆物作业等现象。

四、提升能力,增强监管服务效果

(一)加强治安管理。在加油站和景区农家乐、日租房、民宿引入“人脸识别”APP,通过OCR技术和实名宝APP,实现“有证人员的人证合一认证、无证人员实名远程认证”,进一步提高了景区景点的实名制入住率。在哀牢山石门峡景点、磨盘山樱花庄园设立治安岗亭,确保景区治安得到快速有效得到处置。截至目前,未接报旅游纠纷情况。在游客集散中心,以防暴恐袭击、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防拥挤踩踏为重点,设立民警执勤点,加强对游客较多、安全情况复杂等场所安全管理。在节假日,利用监控摄像头对景区进行治安巡视,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确保不发生危害大、影响大的案件和事件。结合当前开展的扫黄禁赌、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等,加大涉旅违法犯罪案件打击整治,深入推进旅游市场治安秩序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无涉旅案件发生。

(二)加强巡查防控。针对景区人员流动大,管理压力较大的实际情况,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力量,相关职能单位采取定点执勤和交叉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旅游时段、重点旅游经营地段进行巡查防控,及时发现、制止、打击损害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强迫交易消费、“药托”“酒托”“黄赌毒”等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净化旅游秩序经营环境。

(三)畅通投诉渠道。整合投诉举报热线,增设价格监控举报电话,加强市场监管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重点旅游乡镇在辖区派出所设立游客维权分中心,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创新机制、提高效能的原则,实行归口报核、对口指导、会商研究、妥善处理的机制,及时、快捷、依法处理游客咨询、申诉、举报和应对突发事件。

五、建立机制,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一)建立部门联动响应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综合调度指挥中心职责,对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受理投诉、案件分转、重点景区(点)交通疏导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度,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共享和职能优势互补。

(二)建立警力支援联动机制。景区派出所与相邻派出所按照“精诚协作、安宁共保、平安共建”的原则,签订景区警务联动协议书,通过跨区域纠纷调处、情报信息通报反馈、重大突发情况支援等形式缓解景区治安压力。

(三)建立社会协作机制。设立旅游景区警务室,按照“1N”模式,由1名民警带领协警、景区保安、治保、调解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景区、景点秩序维护、巡逻防范、服务游客等工作。

(四)建立景区保畅通机制。搭建涉旅游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景区车流、实时路况、安全警示等内容,引导游客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日程。同时完善强化快处快赔流程,确保发生事故及时高效处置。

(五)建立救援巡查服务机制。针对景区点多面广,景点山高、坡陡的特点和以往游客迷路、受伤、生病的实际,创新组建了“花腰傣”救援服务队和交警骑巡队,利用“花腰傣”人熟地熟和摩托车方便快捷的优势零距离服务游客。


上一篇:新平县制定融资成本控制意见助推项目建设
下一篇:新平县保险业呈现活跃趋稳态势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