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效及 主要做法 近年来,新平县依托资源优势,抓住发展庄园经济有利时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两山(哀牢山、磨盘山)一镇(戛洒镇)、两村(戛洒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一河(红河)”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以农村风貌、农业生态、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题内容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 一、取得的成效 (一)品牌建设 新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的发展思路,以打造花腰傣、哀牢山、禇橙等旅游品牌为重点,着力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平县相继被授予“中国最美浪漫栖居地”、“最具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十佳”、“中国楹联文化县”等多项荣誉称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荣获“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十大品牌”;以“体验花腰傣风情,品尝傣家美食,探访神秘哀牢”为主题的昆明至戛洒一晚两日游被推荐为全省10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千桌万人磨盘宴”、“彝族文化长廊”分别通过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认证;“哀牢山—红河谷”多彩风情自驾游线路被评为全国50条“精品自驾游线路”之一;哀牢山红河谷被评为“云南最美观景拍摄点”;戛洒镇被列为“云南省旅游小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和“中国十大最浪漫栖息地”之首;戛洒镇大槟榔园村被列为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云南省首批旅游特色村、云南省提名推荐的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村”之一和云南省10个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项改革试点之一;戛洒镇启祖村民小组被列为玉溪市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试点;漠沙镇南薅村被列为全省第二批省级旅游特色村;目前,新平县已建成国家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在建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1个。 农业品牌建设方面,新平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竹乡”、“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药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云南省2016年度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褚橙”享誉国内市场;水塘肥猪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在20万头以上,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肥猪交易市场;漠沙苦瓜等农产品市场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7家农业企业9个产品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3家农业企业4个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7家农业企业1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家农业企业2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褚橙”入选全国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通过旅游文化品牌及农业品牌的成功创建,进一步丰富了新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内容,形成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庄园建设 2013年起新平县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展示、有品牌、有文化”的标准,不断整合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资源,先后建成可讲述励志名人故事的褚橙庄园、主打热带河谷特色林果种植的桔荔庄园、体验特色林果与制糖产业链的猫哆哩庄园、体验制酒文化和特色餐饮的琴淮酒庄、围绕观光旅游打造的樱花庄园等。这些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依托建设的庄园,已成为新平旅游的新业态与新亮点,有效促进了旅游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提升了新平县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现代农业庄园逐步成为新平县高原特色农业知名品牌的阵地、产业发展的标杆、特色产品展示的窗口、科技研发的基地,同时也成为新平重要的休闲文化旅游区。 (三)乡村旅游 新平县发挥自然生态、民族风情资源优势,不断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寻求新突破。一是在戛洒镇开发了中国首个冬季养生避寒度假花腰傣风情小镇项目,重点开发建设戛洒集镇周边的漩涡、小槟榔园、大槟榔园、曼李、曼湾、曼秀、速都七个自然村寨冬季养生避寒度假旅游,开启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新篇章,探索出一条“公司+市场+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二是开发了杀年猪、摸谷茬鱼、吃稻花饭、采摘生态瓜果等“野”性横生的民间体验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新内容。2016年春节,水塘镇曼拉小组的村民不仅自己办年猪饭,还引进外地游客到曼拉体验年猪饭,这些一日游的客人在品尝了地道的年猪饭后,还将当地的红糖、腊肉、甘蔗等农特产品买回了家。磨盘山下的啊波左小组也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去年以来,已开展了摸谷茬鱼、吃稻花饭、采摘生态瓜果等农事体验活动。这种民族文化、自然风光与特色饮食的结合,使新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进一步融合发展,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行,科学谋划 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了《新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平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新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平县自驾营地建设规划及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新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山区独特的土地、气候资源,坚持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景观的理念建设农村、用品牌的理念武装农民;突出“褚橙之乡”的名人名片、“中国樱花城”的生态名片、“世界西黑冠长臂猿分布中心”的地理名片三大亮点,打好组合拳,积极发展有山、有水、有田园生活、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 (二)政策支持,营造环境 制定出台《中共新平县委 新平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1亿元的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给予扶持,充分调动部门和企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积极性、能动性。制定出台《新平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旅游宾馆酒店提档升级、“引团入新”、特色客栈建设及年度旅游服务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实行税费优惠,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提档升级;被评为国家AAA级、AAAA级、AAAAA级的旅游景区,分别给予景区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奖励;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旅游饭店,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奖励;获得省级绿色饭店认定的星级饭店,再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进入全国、全省100强的旅游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此外,新平县从严加强旅游企业管理,规范旅游从业行为,推广旅游服务标准化,进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训,不断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三)创新办节,扩大宣传 节庆活动是新平少数民族和原生态特色旅游文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新平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区参与”的原则,创新办节模式,把办节的主体交给旅游企业,交给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办节优势,政府从直接组织办节转到营造环境、强化引导、做好服务加强督促检查上来,以办节为中心集中宣传造势,而企业通过分析市场需求策划新的活动内容,形成新的吸引点。目前,新平的花街节、沐浴节、服饰节和火把节已成为云南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四)打造名片,注重推介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新平县利用多种方式,积极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目前,“花腰傣之乡”、“褚橙之乡”、“中国樱花城”等特色名片助推新平高原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部集新平人、景、道具,反映当地花腰傣青年梦想、奋斗、爱情为题材的影片《花腰恋歌》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喜获“最佳文化电影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借道高规格的影展活动,新平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林海苍茫、流泉飞瀑的哀牢秘境及诗意浪漫的红河谷风光,走进影视,走向国际。 (五)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网”建设等契机,完善各种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配套条件。投资21.8亿元,完成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工程建设;投资1.1亿元,完成县城至磨盘山等17条255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投资1600万元,完成石门峡、茶马古道、金山丫口景区建设;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大槟榔园旅客休息中心、花腰傣歌舞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万元,完成了南薅花腰傣文化传习馆的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哀牢山片区乡村旅游环形公路、停车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2亿元,开发了以体验花腰傣民俗文化旅游为核心,以“花街”为轴心,喷泉广场、多洛河公园、龙树广场为点,集休闲、度假、健身、商务等一体的旅游地产。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优化了农村环境,改变了农村整体面貌,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