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高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新冠肺炎病例零输入、零确诊,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9亿元,增长4.9%;地方财政收入23.2亿元,增长12.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下降1%;地方财政支出39.2亿元,增长4.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4亿元,下降3.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亿元,下降2.6%;引进市外国内资金58.5亿元,增长13.8%。预计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7元和16036元,分别增长4.6%、8.3%。 一、抓好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县域经济持续增强 GDP增速稳居全市前列,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向优向好,实现农业增加值29.9亿元;粮食安全保障有效,实现粮食总产1.8亿公斤;“八大”重点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畜牧产业规模壮大,水果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蔬菜产业效益总体较好,烤烟产业提质增效,核桃、竹子、甘蔗、茶药产业平稳发展,被评为省级农产品主产区第一名。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3亿元;仙福集团技改升级一期竣工投产,大红山铁矿智慧矿山建设加快推进,红山球团恢复生产,比里河煤矿政策性关闭退出,大麻二酚项目建成试生产,瀛洲水泥技改升级、南恩公司技改搬迁项目稳步实施。园区“瘦身强体”迈出重大步伐,一园三区块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定位更加精准,桂山片区产城融合基础设施、甬福150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平甸河管道供水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盛康生物、福泰橡胶等7户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全域旅游步伐加快,电商物流稳步发展,大力打造新兴消费增长点,新增限额以上企业3户、大个体10户,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6.4亿元;哀牢山石门峡景区和琴淮庄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磨盘山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戛洒外滩豪生等3个半山酒店投入使用,戛洒耀南被评为国家级旅游特色村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平掌库独木大寨等4个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扬武烟盒舞入选国家级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被命名为云南省旅游强县,接待游客49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7亿元。 二、抓好财政收入,夯实“六稳”基础 坚持以加强收入征管为抓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等不利影响,认真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全年实现非税收入4.5亿元,其中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出让收入完成3亿元。二是全力支持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精准招商引资,累计引入总部(楼宇)经济7户,实现地方税收2476万元。三是建成安全生产税收共治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非煤矿山税收征管工作,实现增收4000余万元。四是密切跟踪重点税源变化和税收缴纳情况,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应收尽收。 三、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一)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成效明显。一是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标准,对符合享受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按照上年度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给予稳岗返还,大型企业按照上年度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给予稳岗返还。2020年,已对全县所有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进行了稳岗返还,即时拨付稳岗返还资金,做到应返尽返,共返还基金183户,返还金额314.99万元,惠及职工7646人。二是加大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稳岗返还工作,认定新平恒源糖业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为暂时性困难企业,补贴金额361.47万元,涉及职工587人。三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的基础功能,抓紧抓实抓细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扩大受益面。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由原来的842元/月提高到1215元/月,切实保障参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2020年,发放失业保险待遇56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29万元,为228人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代缴职工医疗保险,缴费金额48.6万元。为正在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24.37万元。四是实施阶段性失业补助金政策。2020年3月至12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可以申领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累计为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共44.71万元224人,为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发放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1.13万元。 (二)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场会议、省市人社行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抓实抓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就业扶贫工作。一是精准掌握就业扶贫工作底数。健全完善乡、村两级“劳动力对象清单、用工需求清单、政府公益性岗位清单”三个清单就业扶贫台账,确保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点、就业单位、联系电话”三清工作准确到位。2020年,“三个清单”中有劳动对象141489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员6911人)、用工需求21000个就业岗位、乡村公益性岗位487个。二是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根据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等情况,建立了培训台账清单,开展了车工、钳工、电焊、家政服务、种养技术、农家菜、育婴员、保安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把技能培训班办到村组,为转移就业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得到至少一项技能培训。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技能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加强与省外沟通合作,强化县内、市内外、省外优质企业的供需对接,鼓励支持异地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2020年,全县转移就业91466人,转移就业率64.65%;组织化转移率28.3%;全县共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4341人,转移就业率62.81%。四是加快推进扶贫车间的建设。全县建设7个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581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5人。兑现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奖补70人,兑现金额7.42万元。五是做好易地搬迁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建立了建兴马鹿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漠沙小坝多直过民族搬迁安置点、戛洒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水塘那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四个就业创业服务站,安排专人负责,安置了办公地点,购置办公设备,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六是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贫奖补政策。强化宣传,上门服务,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兑现职业培训期间生活费交通费补贴1262人65.008万元、外出务工奖补533人35.8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2人14.8万元、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101人金额10.1万元;认定扶贫车间7个,兑现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奖补70人金额7.42万元;设立“易迁点”创业就业服务站4个,兑现服务补贴20万元,并完成劳动力基础台账建立工作。 四、坚持经济运行调度,充分挖掘增长潜力 用好经济运行调度“12345”工作法,充分发挥新平县促投资稳增长指挥调度中心作用,科学分析研判月度、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坚持科学分析研判,抓好进度控制。对标对表扎实抓好GDP基础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进行监测分析,坚持监测、预警、分析、会商“四项制度”,科学分析研判月度、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精准调度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二)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新帮扶方式,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3亿元,同比增长1.4%。复工复产有序推进。2月,全县在库的30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部复产;3月,重点监测的16户规下工业企业实现全部复产;7月,玉溪红山球团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恢复生产,实现利税3500余万元。转型升级全面展开,仙福公司产能置换技术升级改造、瀛洲水泥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和二道河矿段100万t/a采选项目稳步推进;成发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05万吨焦化项目和仙福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配套仙福120万吨/年焦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扬武片区大开门综合开发完成搬迁安置、强弱电迁改、化念河道改造、平甸河管道供水等41个项目;桂山片区产城融合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斗戛二期德康饲料厂项目完成场地平整工程。 (三)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注重目标管理,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稳步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55.2亿元、农业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4.8% 。特色农业喜获丰收,实现水果产值12.38亿元,同比增长58.92%;实现蔬菜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畜牧业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18.15%;烤烟、甘蔗、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健康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发展专业合作社7个,新增家庭农场 104 家,新增省级农业企业1户、市级2户。农业基础持续巩固,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发展进程加快,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123亩,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19.3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61万亩和2020年卧式密集烤房建设项目,新化5200头父母代种猪场正式投产,70万头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化、漠沙15000头父母代种猪场项目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成效明显,全县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9户15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户4个产品,有机食品认证5户1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1户1个产品。 (四)以旅游业为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逆势发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8.8亿元,同比增长7.5%。旅游业持续回升,“花腰傣”、“哀牢山”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强县”、“旅游名镇”等名片效应逐渐凸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12%,降幅不断收窄。旅游基础不断夯实,戛洒外滩豪生酒店投入运营;树几山舍、花腰田间、云上峰景等半山酒店项目有序推进。商贸流通不断巩固,大开门仙福公司物流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新增8个“电子商务+快递+N”新业态,县城实现同分共配,乡镇基本实现快递末端共配。消费市场日益活跃,批零住餐、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业巩固提升,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异常活跃,夜间经济持续升温。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亿元,同比下降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