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把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放在事关全局、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终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安置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真心实意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创业典型,激励更多有创业意向的退役军人大胆创业。 新平县现有在册退役军人5490人,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士兵63人,有创业需求的退役士兵113人,有培训需求的退役士兵173人。从上述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人数偏少,对就业和创业需求的人数较多,大部分退役军人回乡后就业创业渠道不多,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和生产生活问题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抓实教育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素质。严格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出台的《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优先,市场导向、需求牵引,自愿选择、自主作为,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原则,调动各方面力量保障退役军人充分享受普惠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的同时,还享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政策的优待。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教育培训,围绕全省公开发布的13个具备承训资质的机构、企业和院校等教育资源,引导退役士兵积极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和教育培训质量,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两年以来,全县选送退役士兵参加教育培训共计39人次,累计使用培训费25.35万元;对近三年来政府安置的43名退役士兵开展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培训1期,通过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改善退役军人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增强适应岗位能力。 (二)用活社会资源提供创业指导和帮扶。结合退役军人自身条件和素质,在全县范围内宣传发动并号召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热心人士15人组成退役军人创业指导团队,为有意向创业的86名退役士兵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帮扶服务156人次,帮助指导退役士兵制定创业计划,开展创业项目论证,做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退役士兵自主创业185人。 (三)搭建信息平台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综合资源,发挥职能作用,畅通网络联系渠道,提供多元服务,形成全县贯通、实时共享、上下联动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用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调查统计系统,及时了解退役军人的就业意愿、技能特长等动态信息,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管理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通过微信、QQ等方式,及时推送相关就业信息,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四)依靠行业能人和领军人物引领退役军人多层次发展。以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为着力点,引导全县退役军人创业先进个人和致富能人参加创业大赛,以赛事为契机,变赛场为舞台,借梯上楼,借船出海,把创业大赛的舞台变为退役军人创业展示交流、专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的平台,培养广大退役军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选送新平醉花腰酒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参加首届“建行杯”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大力宣传推介退役军人创业先进典型,突出模范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服务与创业带动功能,联合县内的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柑橘产业专业合作社等4个社会组织为56名退役士兵提供就业咨询、创业辅导113人次,大力借鉴“戛洒耀南香山别墅”、“戛洒老兵之家”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吸引更多退役士兵发展个性化的创业之路。退役军人李金发同志从深圳回流资金、技术,联合6名退役军人成功创办的“新平云邦农产品经营中心”,成为全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正能量,讲好他的先进故事,使他的闪光事迹照亮更多的人勇于前行,敢于尝试,感染感化更多的退役士兵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 (五)刚性落实扶持政策支持自主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18条措施的意见》要求,协调金融部门重点扶持退役军人自主就业创业,实施创业“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在建设银行挂牌成立“裕农通”退役军人创业服务站,对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最长期限3年,最高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县财政实行贴息,有效解决退役军人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