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新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坚持守正创新,压实各级责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质增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新平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制定《新平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新平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二是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贯彻落实上级法治工作决策部署,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年累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4次,2024年2月5日,召开第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暨2024年廉政工作、法治政府建设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三是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全年召开工作组调度会3次、推进会3次,完成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综合候选地区网上材料申报工作,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二)提升服务效能,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一是转变政务服务模式。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大力推行“个体智能化审批”、开办企业“一窗通”、“高效办成一件事”网上办理模式,企业登记申请材料由12份压减至5份,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有效提升经营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新平县共有经营主体46155户,企业7139户,个体工商户3858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5户,企业实有数居全市第二位、企业净增数居全市第一位。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持续巩固乡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改革成效,形成乡、村联动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让群众跑腿变为干部跑腿,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完成乡级事项村级代办14.3万余件,县级事项乡级代办7693件,县级事项下沉服务办7665件,县级政务服务向第三方机构延伸办22410件,特殊群体“上门办”41885件。三是创新周六“早市”延时错时服务。确定10个部门58项高频即办事项,每周六上午09:00-11:00开展延时错时服务。截至目前,共受理延时错时事项197件,办结率100%。四是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严格落实《新平县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全年共办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1.3万余件次。五是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通知》《新平县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新平县2024年十件惠企实事》《新平县打造营商环境“新心相印”品牌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重点项目协调跟办,全力打响“新心相印”服务品牌。六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严格落实《云南省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推行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按规定备案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做到“无计划不检查”,切实降低行政执法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2024年,全县共制定检查计划155个,累计检查企业299户,合计检查次数308次,联合检查98次。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做到有件必审、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开设“规范性文件”专栏,及时公开新平县现行规范性文件和废止规范性文件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2024年,废止涉及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共10件。二是依法行政决策,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目录和标准。2024年,制定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件、举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7场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9件、合法性审查11件。 (四)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完成行政执法人员全员轮训,全年共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培训3期、2000余人参训。二是做好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和资格管理工作。严把人员准入口子,全年共组织两批次212人参加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考试通过200人,通过率94.34%。三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调29名法治业务骨干组成9个案卷评查小组,随机抽取了60件行政执法案卷(其中涉企案卷33件)进行集中评查,评查结果为优秀4件、合格49件、不合格7件,优秀合格率88.33%。四是深入推进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3+X”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优势,运用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督查书、协调书、提示函“三书一函”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2024年,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共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提示函13份、建议书7份、督查书2份、协调决定书1份,整改行政执法问题61个。 (五)依法有效化解纠纷,多渠道解决社会矛盾。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4年,全县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89件,调解成功1280件,调解成功率达99.3%;民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共调处民商事纠纷1094件,调处成功565件,调解成功率达51.65%;全县行政调解共受理3036件,调解成功3036件,调解成功率为100%;全县行政仲裁案件共受理53件,调解结案10件,裁决方式结案43件,均为劳动争议案件。二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严格行政复议审查标准,严把事实关、程序关、法律关,依法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切实提高行政复议监督、规范、指正、调和、息争的法律效益。2024年,收办行政复议案件42件,已审结37件,正在办理5件。三是加强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尊重司法权威,切实履行生效裁判,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2024年,全县行政机关共有17件行政诉讼案件,已审结12件,未审结5件。开庭审理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8人次,实际出庭8人次,出庭应诉率100%。 (六)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自觉接受县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研究办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24年,188件县人大代表建议和78件县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并答复完毕。二是健全完善审计监督“一张网”。发挥审计监督预防、揭示和抵御风险的“免疫”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2024年共开展审计项目17项。三是加强群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依托新平县融媒体中心、县政府门户网站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开政府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等相关信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截至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6102条,办复“百姓信箱”留言67条,收到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12件,已办结11件,正在办理1件,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七)严格应急责任落实,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2024年,制定完善了《暴雨预报预警叫应机制(第二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商贸领域生活必需品及成品油市场供应保障应急预案》《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和调度运用方案》《新平县城2024年抗旱供水应急预案》等各类突发事件机制。二是强化应急保障。2024年,采购1批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1批应急救援食品;共储备抽水机、抗旱塑料桶、抗旱应急水袋等抗旱物资307台(套),储备防汛袋、防汛快速膨胀袋、救生衣、照明设备、抽水机、救生圈等应急物资20.5万件(套),卫星电话80部;储备大型特种机械设备93台;储备有安置类、被服类、其它类、粮油类4类物资22355(顶/件/套/床/张);组建县、乡、村三级292人灾害信息员队伍一支,建立以县消防救援队伍为主的救援力量24支1186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行动能够迅速启动,救援队伍能够高效运作,救援装备能够及时到位。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县各单位共开展地震应急演练865场次,举办县级防汛应急处置桌面推演1次、参演275人;开展地震应急知识培训111期,覆盖1491个村(居)民小组,培训4757人;统筹推进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和自然村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共完成综合演练12场次,参演干部群众1088人次;完成转移避险演练1474场次,参演干部群众9万余人,做到所有自然村全覆盖;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38场次,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73场次;充分利用140个应急广播平台,1745个终端,每天固定时段播放防震减灾救灾知识;有效提高各单位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社会公众的自防自治、群防群治、自救互救能力。 (八)强化“关键少数”示范带动,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良好氛围。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全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各单位(部门)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70余场次。二是全面落实科级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组织两批次42名新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参加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考试。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新平县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考试的通知》,推进形成学法考法常态化机制。全年共组织学法考试8场次,240名领导干部参加。四是开展政府系统领导干部法治培训。全年共举办政府系统领导干部专题法治讲座2场次,强化法治思维,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4年,新平县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仍存在不足:一是部分单位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法治队伍力量相对薄弱,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三是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监督方式比较单一。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把牢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增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压实层级责任,细化推进措施,不折不扣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不断优化政府机构职能。修订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履职任务清单,进一步理清乡镇(街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推动更多高频政务事项“集成办”、“异地办”、“掌上办”。 (三)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督促乡镇(街道)、部门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律顾问等多方意见建议,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推进跨区域跨部门执法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作用,让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更加全面、方式更加丰富、措施更加有效,基本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衔接,强化对行政执法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