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七项措施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新平县积极探索思考,勇于改革创新,务实担当作为,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新平县本着为企业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的理念,从转变政府职能大局出发,持续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优化政府服务。监督管理各部门窗口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运行,做好承接、取消、调整工作;根据《新平县投资项目容缺模拟审批办法(试行)》,组织各审批服务窗口开展重点项目容缺模拟审批工作;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平台管理规范和服务行为标准;制定出台《新平县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形成投资项目集中审批机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根据《新平县县直部门行政审批股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的通知》,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2017年2月份组织15家单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让群众和企业、业主统一到政务中心窗口申报办件,把“两集中、两到位”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做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口出件”。 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大厅的功能建设和设施配置,对免费医学窗口进行无菌封闭改造,一二楼大厅配置遮阳窗帘,更新咨询接件窗口办公电脑,二楼大厅配置服务电话,保证大厅正常运行必要条件和基础,使大厅运转有序,服务规范。按照构建“一号一窗一网”实体政务大厅的要求,2017年7月份开展县级“一号一窗一网”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场地面积需求调查分析,形成《新平县政务服务大厅“云南省政务服务审批网”建设方案》。 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新平县制定出台《新平县一站式信息惠民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全县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平台融合、数据共享、规范统一、一网办理的智慧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做好“云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本级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录入、核查纠正事项要素、完善平台各模块功能,2018年1月1日正式上线启用,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 实现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新平县“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室、专家休息室、卫生间修缮改造、电子政务网络布局、录音录像监控和门禁系统部署、开评标电脑设备安装、远程异地评标终端调试、专家抽取系统对接等所有平台建设工作,建成全省统一的“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电子交易系统”,2017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平台系统实行电子化开评标等全流程交易。 探索监督管理有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出台《新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对政务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巡查制度(试行)》和《新平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值班制度(试行)》,印制装订《大厅巡查工作记录簿》和《大厅值班日志》成册,制作“巡查证”吊牌,供巡查值班人员统一使用,全年共开展纪律作风巡查23场次,在巡查值班工作中及时协调处理大厅相关工作和问题,做好日常管理,确保政务大厅和交易中心运转有序、服务规范、高效廉洁、形象良好。“两个制度”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政务中心制度体系建设,服务窗口、交易中心以及股室纪律作风得到加强,提升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创新宣传信息激励措施。新平县将党员积分制这一管理创新理念引入到宣传信息工作中,采取积分制方式,记录政务干部撰写信息简报数量及采用情况,年终进行考核,有效激发政务干部撰写信息简报积极性,改变以往部分干部职工怕动手,怕伤脑筋,不愿意思考,积极性不高,文字功底差,深度不够,质量不高,采用率低等问题,形成大家一起动手写材料、写信息简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信息简报的数量和质量,夯实干部职工文字功底,增长知识,拓展思维,推动政务服务宣传工作。 2017年政务中心办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8459件,其中受理审批投资项目885个项目1078件事项,投资概算620.09亿元,比上年增622个项目705件事项,投资概算增516.54亿元,是上年的336%、289%、599%,按时办结率100%;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386个项目,完成交易金额18.3142亿元(比上年增7.5139亿元,是上年的170%),为政府增收节资9754.41万元(比上年增3779.39万元,是上年的163%),相当于培育一项新的产业。 (向学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