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秀英,女,58岁,彝族,文盲,守寡二十多年;她个子不高,看上去身体单薄瘦弱。她家属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水塘镇旧哈村四家村小组,家庭人口三人,她是户主;她儿子李旺富34岁,离婚后单身至今,他儿媳妇嫌弃贫苦跑了,留下一个孙女儿,今年三岁。自秀英家贫困已经不是近几年的事,应该说从她丈夫在工地上离奇失踪开始,她这个家就陷入了长期的贫穷困苦之中,所幸的是,这一轮的脱贫攻坚中,她家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加上母子俩长期奋斗、勤劳节俭,2017年年底,自秀英家顺利脱贫。如今她家易地搬迁到了哪得龙,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子;李旺富借助扶贫贷款建起了一个小型养殖场,目前生猪存栏60多头,“拨开云雾见云天”,这家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回望来时路,几多风雨几多愁,数不尽心酸痛苦多少往事…… 挫折失败不可怕,挺过去,就能熬出头 自秀英的婚姻大概是在南达河边浪漫的对唱山歌开始的,那时俊男俏女,爱情也曾像蜂蜜一样甜。婚后他们育有一子一女,子女双全,福气满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儿子8岁那年,丈夫外出到矿下打工,忽有一日,却是离奇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当头一棒狠狠砸向自秀英,办了丧事后,她不得不以瘦弱娇躯挑起一个家的重担。后来陆续葬了公婆,然后她全身心的精力就是抚养丈夫遗留下的一对子女。其实她年轻时也是村里一枝花,来提亲改嫁的络绎不绝,李旺富回忆说“那时来向我妈说亲的一天都会来四五个”。但是自秀英考虑如果改嫁,丈夫留下的一对年幼骨肉恐怕不得被善待,始终未再嫁,替丈夫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大。那样艰苦的日子她咬牙坚持住了,挺过来了。 李旺富自父亲没了之后,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嘲笑,他至今都记得当年是哪几个同学辱骂他是“野种”,后来他不堪被讥讽,辍学开始外出打工;妹妹和他遭遇了类似的辱骂嘲笑,也辍学回家给妈妈帮忙,等到长大嫁在本村,也好给妈妈一些照应。打拼了一些年,漂泊了一些年后,李旺富在大红山做工时认识了一个离过婚的女子,相知相恋,善良本分的他认为幸福来临,憨厚老实的他为她大办了婚事,对那个女子百依百顺,买昂贵的首饰、花大钱拍婚纱照,日子总算美满,生了一个“小公主”。而正当他们一家甜蜜快乐的时候,那个女子却坚决要离婚,不好说是李旺富遇人不淑还是他家实在贫苦不堪,于是这家人变成了三代人组成的三个人。李旺富结婚欠下的巨额债务还像一座山压在这家人头上,为此,他曾经到玉溪借高利贷还亲戚。 太阳天天出,日子还要过,怨天尤人又何益?自秀英母子二人在经历了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后,他们没有一蹶不振,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正面困境,越挫越勇,勤劳苦干,锲而不舍,他们挺住了,现在终于熬出头了。 脱贫非一日功,持之以恒显成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脱贫致富岂能一蹴而就。既然贫穷已是家常便饭,那么首先就要能好好吃下这一份苦,然后辛勤劳作、节俭持家,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会有脱贫日。自秀英已经辛辛苦苦劳作了二十多年,年轻时她去打工苦钱,年长一些了种苞谷养猪。李旺富说他家大部分都是养母猪,下仔猪卖钱。那可不是一个便宜活计,母猪下儿时必须要有人守着,防止小仔猪被压伤而夭折,有时母猪是在夜里生产,自秀英就整宿守着,每生下一个小猪仔就如获至宝,然后像养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年复一年,她的腰压弯了、头发熬白了,身子骨还是硬朗。李旺富从小小年纪开始打工,干过一天几块钱的工作,后来他成了旧哈村最年轻的猪倌之一,他赶着公猪去给别人家的母猪配种,“我也是害羞的,但是没有办法,要生活要有收入”。他们家在四家村的老房子矮小破旧,漏雨不避风,李旺富寻思着要还清了欠款,攒攒钱盖一间新房,不求面积多大,但是要安全稳固,他说母亲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他要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家给妈妈安度晚年。多少个日夜日夜熬过来,母子俩从来没想过“等靠要”,他们始终对未来美好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始终在凭自己的辛勤努力克服困难,他们不急不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他们这样的一家人,肯定有美好日子在等着,不管来得快还是慢。 跟党走,上下齐心求致富 自秀英一家日子真正的转机要算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下,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玉溪市2017年提前全面脱贫。有些贫困户“懒、醉、懦”,而自秀英一家却是“沐党恩、借东风”,李旺富结合自身熟悉养猪的实际,大着胆子申请5万元的扶贫贷款,在村子外边自家的地里建盖了一个小型的养殖场,发展起生猪养殖。他家主要是养母猪下崽,自繁自养,还可以出售小猪,现在大大小小已经有60多头生猪了,产值估计在4万左右,并且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生财致富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家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2017年年底,自秀英家顺利住进易地扶贫搬迁点哪得龙安置区。李旺富感慨万分,“我一直想盖又盖不了的新房子也有了,老人养老也不愁了!感谢党和政府啊!现在我干活都更有力气了,等再攒些钱准备给孩子找个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