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会,是一个17岁腼腆而阳光的女孩,正在玉溪卫校读护理专业,可在她略显羞涩的笑容背后,谁 能想到是一个无父无母、祖孙相依为命的家庭。 李国会家住水塘镇旧哈村三岔沟小组(户口隶属南柯寨小组),是一个建档立卡户家庭,未脱贫;户口两人,户主是姐姐李国应,她已在2016年10月出嫁,却因李国会未成年,户口暂时无法转出。这对孤儿姐妹从小没了父母,靠着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现在,李国会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在这个祖孙三人、两个户口组成的家庭中,我们看到的是年迈体衰却依然辛勤劳作的外祖父母和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少女,我们感受到的是外祖父母的善良慈爱、无私奉献和李国会的懂事孝顺、自强不息… 一场车祸是噩梦的开始 和很多幸福的孩子一样,李国会起初也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那么爱自己和姐姐的爸爸和妈妈。可是命运的无情从那一场车祸开始。在李国会3岁那年的一个傍晚,父母在干活回家的路上发生车祸,她的慈祥的善良的深爱她和姐姐的妈妈永远地离开了她。“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后来李国应觉得这个歌唱的不就是她和姐姐么。三岁,还小,她基本上不记得妈妈,只是后来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抱,而她和姐姐没有;别的孩子有妈妈喊,而她和姐姐没有;她甚至想不通那些有妈妈的孩子怎么忍心和妈妈吵架呢,如果她有妈妈,只会学电视里那个给妈妈的倒洗脚水的小男孩,也要给妈妈倒洗脚水,而且天天倒,可是,她没有妈妈,从三岁起就没有妈妈。所幸爸爸还在,一个残缺的家庭有一个男子汉在撑着,可是命运有时候确实是残忍的,李国会爸爸在受伤后没几年也去世了,雪上加霜!她们姐妹彻底变成了孤儿,在旧哈的后山上,在那间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里,在电闪雷鸣的夜晚,她们姐妹又怕又饿,好像凄凄风雨中飘荡的两片叶子。 两位老人是养、育恩人,党和政府是最大的恩人 血浓于水,骨肉相亲。善良慈爱的外公外婆帮她们姐妹葬了母亲和父亲后,老两口把户口独立出来,毅然决然地当起了这对孤儿的监护人。 外公今年67岁、外婆68岁,现在两个老人年迈体衰,只能种点小菜,零散卖到集镇上,换取一点微薄收入,继续补贴着李国会读书之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两位老人的收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基本上都是用在了李国会姐妹身上。两位老人生养培育了自己的子女,哪知命途多舛,葬了女儿女婿,不得不又当起了养育两个孙女的责任。他们要想方设法让孙女们吃饱穿暖,要尽最大的努力弥补一点点孙女们残缺的父爱母爱。 难能可贵的是,两位老人极为重视孙女们的教育,极为崇尚尊师重教。在家里,老人言传身教,从小教育孙女们善良诚实、自立自强,教育她们勤劳节俭、尊重他人,教育她们懂得感恩、乐观向上。 面对上学的事,两位老人表现得非常严肃认真。李国会还记得在旧哈村营盘小组读一年级的时候,别人家的小孩是父母开车接送,自己是由外公背着去上学。有时候下雨,外公披蓑戴笠,穿着大水鞋,把她藏在雨伞下,经过崎岖山路,送到学校,从不迟到,从未停歇。她大概在那时起,知道了什么叫做遮风挡雨,懂得了自己能来读书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就尽自己所能努力读书。 外公到现在都逢人就夸“小孙女从小没有说过一句不想读书的话”,可是李国会心里清楚,自己那时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贪玩,只不过她不忍心外公外婆生气难过,所以不敢贪玩了。她心里更“害怕”外婆,因为贪玩过头不写作业或者“放野马”不洗衣服的时候,外婆会狠狠的“吓她”。外婆爱夸她“从小不会乱花钱,不用担心玩手机过头”。遇到开家长会一般是外公去参加,所以外公经常是到场的年纪最大的“家长”。姐妹俩敬爱师长的情愫也和老人的谆谆教诲分不开。两位老人支撑着李国会姐姐读到高中毕业,现在继续让李国会读卫校,就是让她们多读书,以后过上好日子。 既当外公外婆,又当爹当妈,十四五年来,两位老人任劳任怨,甘之如饴。两个孙女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中健康茁壮成长,如今大孙女已经出嫁,为人妻为人母,成家立业,小孙女也很争气,不久就要参加工作体现价值为社会作贡献了,两位老人欣慰之余,直夸孙女们成器,那样的神情与父母夸赞掌上明珠并无二致。 我们称赞两位老人,他们回忆养育的艰辛不易之后,对我们说——“其实主要还是国家政策好,要不然我们养不大两个孩子。现在读小学初中不要学费,学校还有伙食补助。孩子们每个月有1000多的孤儿补助,要不然老头子老奶奶哪有能力供她们读书啊......”李国会家被评定为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子在去年年底由政府免费进行修缮加固;政府还有产业扶持、民政补助等优惠政策,让这个悲惨艰难的家庭从此如沐春光,迈入坦途。 三个人的家庭里洋溢着爱和美好 李国会说想早点毕业上班了,外公外婆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渐渐大不如前,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忍老人继续起早贪黑栽菜卖菜,她说想要快点挣钱报答他们。她说自己虽然有点笨,但是一直一直努力读书,遵规守纪,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劳动。 初秋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大葱叶子上的水珠显得晶莹剔透,外公外婆又在忙着拣菜,李国会收拾好行李,即将开学回校了。等她过来帮忙的时候,外婆又是一阵“唠叨”叮嘱,轻轻抚了一下她的头,外公好像永远都是那样笑呵呵的,掩藏不住喜悦。她眼里的晶莹恰如葱叶上的晶莹,那是大葱的味道闹的,更是心里的涌动溢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