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平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始终把稳增长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县域经济逐渐回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9亿元,同比增长12.8%。二是农业经济稳步提升。随着畜牧产业持续壮大,水果、蔬菜等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完成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26.3%,农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8%。三是工业经济逆势发力。在铜精矿、铁精矿、钢坯、钢材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快速上涨、工业增加值率下降和负增长企业仍然较多情况下,工业经济持续发力,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8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增加值34.8亿元、同比增长1.4%。四是服务业持续繁荣。县域疫情有效管控,消费市场全面恢复,服务业持续繁荣,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7.1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亿元,同比增长14.3%。五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3亿元,同比增长68.8%。六是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1.3%,收入形势有所好转,但一次性收入较多,无法形成长期支撑;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32.9%,随着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七是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5元,同比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2元,同比增长14.1%。八是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共实施招商引资合作项目32项,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35.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利用省外国内合作资金34.04亿元,同比增长30%。九是对外贸易持续下滑。受国内外疫情影响,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出口总额严重下滑,实现进出口总额499.93万美元,同比下降87.12%。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配套水平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产铜精矿、铁精矿、钢坯、钢材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快速上涨,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预期回落2.4个百分点;受同期基数偏高、原料供应不足、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负增长企业明显增多,同时,按照国家粗钢产量压减要求,仙福公司全年原预计生产342万吨粗钢,目前,仅分配301.09万吨粗钢产能,1—7月已生产199万吨,仅余102.09万吨,8—12月均仅有20.4万吨产能,比满负荷生产全年预计减少41万吨,产值减少18亿元,连带影响仙福轧钢、益福公司、球团公司产值减少15亿元,共计33亿元,预计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三产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 (二)投资任务压力巨大。在建项目推进较慢,投资贡献度低于年初计划;拟新开工项目未能按时开工,新项目入库少,尤其是一些投资金额较大的项目未能如期开工,增量支撑不足,投资压力十分巨大。 (三)要素保障较为困难。项目受制于土地、林地、环评、能耗等多重因素,新项目落地困难,在建项目推进慢,仙福公司技改升级二期及新配套项目预计还需建设用地3200亩;瀛洲水泥技改升级项目107.52亩土地长期未能批复,加上现有原料厂资源枯竭,新原料选址受林地影响难以落地,甚至面临停产风险;南恩公司技改搬迁环评长期未能批复,157.34亩土地需要调规;成发105万吨煤焦化项目因指标不足于7月取消备案。 (四)外贸发展形势严峻。受国外疫情影响,市场形势严峻,企业出口订单不确定性增多,外贸产品结构单一,出口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类成品出口比重较低,质量和效益不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三季度,确保完成生产总值173.2亿元,同比增长10.6%,力争完成生产总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1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9.1%,新入库项目45个,年度计划投资2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亿元,同比下降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57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0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以上。 全年,确保完成生产总值237.9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力争完成生产总值247.8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同比增长18%,新入库项目77个,年度计划投资2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强化分析调度。围绕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重点做到“三个强化”。一强化指标分析。把各项指标进展快慢的原因分析清楚,找准是趋势性下滑还是暂时的波动,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因素,做到心里有数、对症下药。二强化对标比差。通过与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一对标、一一对表、一一对账,找清差距、找准问题,落实相应措施。三强化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生产、投资、外贸等重点指标运行情况,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狠抓项目推进。一是强化投资项目组织保障。持续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领导联系帮办责任制,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投资项目入库。围绕年初计划建设的欢乐水世界、老城片区综合开发(二、三期)、洋芋山水库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实前期事项,尽早开工入库。三是集中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城市更新改造等一批体量大的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加大前期经费拨付力度。每月安排前期经费不低于400万元,促进一批项目完成相关前期成果。 (三)壮大实体经济。一是强化工业支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仙福公司技改升级、铁矿智能化矿山建设等项目,加快南恩公司技改搬迁环评工作;稳步推进桂山片区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斗戛二期基础设施德康饲料厂项目建设。二是稳步发展农业经济。壮大畜牧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建成漠沙12万头生猪育肥场,加快推进36万吨饲料厂建设,力争启动生猪屠宰及肉食品加工厂项目。推进“一县一业(水果)”示范县创建,新植水果2万亩。主动承接市内蔬菜产能转移,种植蔬菜17万亩,启动年产3万吨酱菜项目。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抓实全域旅游发展,协调服务好欢乐水世界、新平高端商务酒店建设;抓好悬崖酒店和哀牢山云上峰景半山酒店规划;启动县城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增强旅游品牌吸引力,增加常态化节庆、民俗活动,力争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实现旅游经济收入50亿元以上。 (四)引导贸易发展。一是增强自主品牌引领作用。加大褚橙、潘橙、箱包等重点品牌和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宣传,帮助品牌企业抱团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二是加大出口市场拓展力度。发挥各项政策的导向作用,努力提升企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外贸进出口;三是增强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加强企业服务。一是进一步强化政企对接。落实好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主动了解企业困难,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二是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重点化解土地、林地、环评、能源要素保障问题,特别是在土地、林地上要主动作为和担当,确保企业项目推进和生产正常。三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树立“放水养鱼”的意识,认真实施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保障企业“轻装上阵”。 (六)加大纳规纳限力度。紧紧围绕年内纳规纳限31户的目标任务,及时掌握应纳预纳信息,加强对新增“四上”企业和培育企业在行业发展、经营管理、财会、税务、统计等方面的业务指导,研究分析企业在纳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确保纳统工作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