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守正创新,把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作为创建的重要着力点,围绕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采取“大统战+”模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大统战+示范走廊”。牵头组建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制定《建设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的工作方案》,签订《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公约》《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共同行动计划》,以“五个一”活动推动绿汁江沿线各族群众实现产业共谋、文化共融、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跨州(市)、县(区)互嵌式发展的体制机制。举办“金果果•以融促农”活动暨新平县各族群众互嵌发展计划启动仪式,促进红河谷—绿汁江沿江各族群众同心耕耘一个产业,同心谋划一条致富路,推动绿汁江流域逐步“活”起来、“富”起来。 “大统战+实践站”。新平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发《新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在古城街道锦秀社区、戛洒镇曼哈社区探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通过“思想引领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发展引领工程、共建共治共享工程、视觉形象工程”五大工程,充分发挥教育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运用各种形式讲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探索构建面向基层群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 “大统战+示范区”。在仙福公司、大开门社区打造企地共建共享、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示范区。深入挖掘企地共建、共治、共享的历史事实,极力打造企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示范典型。 “大统战+社区联盟”。组建新平县互嵌式发展社区大联盟,引领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生产生活结构和社区环境。在27个社区积极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创新推动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互嵌式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共同绘就了一幅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美画卷。 “大统战+学会联盟”。组建新平、峨山、元江县民族学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社会组织延伸。为各民族学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开创融合发展美好未来搭建新平台,丰富新载体,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生力量。 “大统战+文化助力”。深入实施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级群众文化机构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53场次,受惠群众累计达60.36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辅导275期,受训1.2万余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2场次,累计惠及群众165.18万人次(含线上人次)。 “大统战+7个一行动”。 以“7个一行动”为抓手,汇聚“她”力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千家万户。(即: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宣讲进家庭行动,通过讲好在傣族群众中代代相传民间故事,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举行一场法治讲座进村组行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移风易俗,改陋习、树新风;举行一盆小花改陋习行动,让爱国卫生运动在农村家庭落细落小,生态绿色环保理念深入每家每户;举行一幅字画传家风行动,形成人敬、人夸、人学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乡风文明;举办一双巧手扮靓家行动,引导妇女动手料理好家务,全面净化美化庭院,助推人居环境提升;举行一堂亲职教育成长课行动,引导父母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举行一场创业创新助发展行动,通过种植技能培训、创业贷款扶持、巾帼带货等方式,引导群众强化品种、品质、品牌意识,坚定产业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加家庭收入。) “大统战+常态化创建”。探索形成强化领导政治创建、完善机制体系创建、打造平台创新创建、高位统筹全域创建的“机制+常态化创建”模式。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各个领域,统筹推进,强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