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12-26 20:12   点击率:22打印】【关闭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水塘镇生态文明建设初显成效

 

水塘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和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为目标,节能减排为中心,从水塘镇实际出发,超前谋划,顽强拼搏、狠抓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做法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我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规划、农业、国土、财政等部门组成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按照年度目标任务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形成《水塘镇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水塘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公厕建设行动方案》、《水塘镇农村污水治理及集镇供水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水塘镇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行动方案》、《水塘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确保工作质量上得去,效率出得来。

(二)整合资源做到五个结合,持之以恒抓出工作成效

我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内涵,统筹涉农单位的工作力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紧密结合城镇“两污”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等工作,集镇容貌明显改观,各村(社区)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村貌明显美化。

一是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相结合。2017年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00户,开工100户,开工率100%,竣工63户,竣工率63%。通过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按照统规自建的思路,突出民居民族地域特色,进一步提升村庄的面貌。我镇统一编制了以彝族、傣族为主要风格的民居图集,推广运用于民居建设中。

二是与城镇“两污”建设相结合。我镇2017完成城镇“两污”项目1个即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资金200万元;建设水塘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主要涉及哪喊、路南、曼拉3个小组,人口833人,共投资84万元建设污水处理池,项目的实施将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区村庄人居环境,有效削减进入周边农田及河道的污染负荷,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对改善当地村民人居生态环境及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及舒适度,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持续民展。

三是与城乡垃圾整治相结合。我镇通过城乡垃圾整治,完善集镇垃圾收运基础设施,统筹安排资金24.2万元购置1吨垃圾运输车3辆、垃圾箱55个,并将集镇及周边8个小组的垃圾清运等工作纳入统一管理,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同时我镇以城乡垃圾整治为契机,积极探索垃圾清运收费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集镇及周边村落的垃圾清运以27.26万外包给“阳光保洁公司”,以酒店240元/年/家、其他个体户120元/年/家、农村家庭70元/年/户的标准收取垃圾清运费,以保证集镇垃圾清运体系的运作。目前52个自然村实现垃圾有效治理,10个自然村建立收费制度。

四是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相结合。2017我镇将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设为总抓手,以农村民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亮化等为工作重点,按照“打造精品、彰显特色、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国道路省道沿线、集镇周边和特色旅游村为整治重点,分期分批实施。2017年我镇经批准实施7个示范村、8个治村,现已进入项目后期建设工作“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实施将为全面实现我镇乡村生态美、村容美、生活美、乡风美奠定基础。

五是与“扶贫易地搬迁”相结合。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我镇积极推进“哪得龙扶贫易地搬迁”工程建设,在前期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布置,合理配置垃圾房、公厕的数量同时兼顾污水排放路径做好规划引领,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切入点,统筹推进新村建设。一期工程计划进行道路硬化68419m²、建设500m³水池一个、供水管道10288m、排污管道6901m、公厕6座、太阳能路灯安装100盏。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狠抓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提高村庄管理水平。我镇把违法违规建筑治理作为这次综合整治行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按照“控制增量、消除存量”的原则,以集镇规划区、道路沿线、省市示范村及整治村为重点,认真开展违法违规建筑的摸底调查,截至目前拆除存量违规建筑面积共计3466.71平方米。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水塘镇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划分为集镇入口整治组、哪喊小组整治组、南秀小组整治组,分别由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分管规划建设副镇长任分小组长,高位推动,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快推进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首先拿自家的违法建筑“开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实行“3天一通报、5天一会议”通报制,在各整治组间形成对比赶超的态势。明确数据上报人员,及时上报存在问题,建立市场监督、国土、规划、水利等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二是抓脏治乱,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相关要求,加大集贸市场治理整顿力度,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店外经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重点对水塘大道、湖明路等主干公路沿线两边的乱摆摊点、占道经营、堆放杂物、乱搭乱建等行为进行集中整顿,为本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发挥示范。2017年累计规范占道经营51人次、占道摆放物品22人次、占道施工作业5人次、拆除陈旧破损布标7块。对于集镇环卫,合理分配9名清扫保洁人员的作业岗位,专人专岗,做到重点路段重点保洁,确保镇域内环境卫生质量良好;集镇及周边现有垃圾车3辆,日清运生活垃圾5-6吨,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加大水塘大道及上坝塘周边等区域的保洁力度和清理力度的,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三是提升集镇绿化品质,打造靓丽集镇环境。我镇因地制宜利用集镇空间开展增绿、建绿工程,全面实施“拆墙透绿、拆临拆违建绿”工作,投入57.86万元,将集镇入口处治脏治乱及拆除违法建筑后的土地用于公共绿化、亮化,同时进行人行道、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提升绿化品质和景观水平,且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又避免了“占天占地”“长高长胖”违法违规建筑的反弹。

四是大力推行人畜分离,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建圈、科学养殖”的要求,我镇目前准备建设现刀南秀养殖小区;正在建设水塘社区哪喊养殖小区、南达大石板养殖小区、大口方家控房养殖小区、邦迈老糯租养殖小区;现已建成水塘社区曼拉养殖小区和旧哈小旧院养殖小区并投入使用。引导农民单独建设畜厩等附属用房或集中养殖区,结合产业发展,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提高畜禽集中圈养率和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个别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仍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宣传教育工作做的不够,群众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是镇村两级环保队伍力量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影响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环保宣传推广,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各单位负责人带头作用,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全员化进程。引导和发挥群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河流水系等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抓好重点污染物、水环境污染等综合整治,推行“四绿”工程建设,推广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城镇园林绿化,重点实施下坝塘公园、流域绿化提升、道路两侧绿化等项目。

三是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工作,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便于查阅。

四是定期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完善、规范管理制度,有重点、分层次的明确监管对象,抓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五是主动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及时根据上级部署,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协助企业做好环保工作。

六是打开眼界,广泛学习,开拓思路,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联合各界力量、以创新、有效的方式做好环保工作。

上一篇:2017年水塘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情况报告
下一篇:水塘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